【記者/蘇柏瑄 攝影/劉彥佐】
獨自橫跨三千公里,池宥琳懷抱導演夢,從馬來西亞出發,遠赴台灣追夢。在這裡,為了成為專業的導演,他選擇先從演員開始磨練演技,揣摩不同情緒,奠定導戲的基礎。他期待踩著踏實的每一步,用演戲以及社會歷練,導一部真實上演的美夢。
就讀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的池宥琳,經由朋友邀約,演出短片《蚊子Mosquito》的男主角,詮釋受蚊子干擾而難以入睡的男子。其生動的演技與真摯的情感表現打動評審,讓他從第三屆LEXUS新銳影展的1,112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最佳男主角獎。隨後也因此項殊榮,獲得世新大學106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生傑出人才獎勵的卓越獎。
驚喜獲獎 特別感謝主辦單位及劇組
談及獲獎心情,「滿微妙的感覺。」池宥琳回憶,當典禮主持人口中唸出「池宥琳」三個字時,他想像自己身處金馬獎頒獎典禮,起身一一向劇組朋友握手致謝,盡情享受這難得的獲獎經驗。
獲獎當天,池宥琳是全場第一位上台發表得獎感言的得主。那時意外得獎的他,沉浸於驚喜與喜悅,卻同時對舞台感到緊張及畏懼,沒有好好表達謝意,藉此他想先感謝LEXUS新銳影展的主辦單位。
LEXUS新銳影展為金馬獎官方指定的專業級短片比賽,不同於其他較少設立個人獎項的影展,新銳影展則多設立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導演等獎項,其中,最佳導演獎得主將可獲得金馬電影學院的席次。池宥琳認為,由於新銳影展增設個人獎項,因此他才有機會受到肯定。
池宥琳獲得第三屆LEXUS新銳影展最佳男主角。
除了感激主辦單位的肯定,池宥琳也十分感謝這次邀約拍戲的「空空劇組」。今年大三的他,多次參與空空劇組的拍攝。他與劇組成員在大一住宿舍時結識,喜歡拍片的他們自然而然地湊在一塊。自嘲「愛演」的他,也因此受邀出演此劇組的處女作《空空》,而當時培養出的深厚友誼,使他在往後的日子裡,只要空空劇組說一聲,他就會友情演出。
無劇本自行發揮 挑戰臨場反應
在拍攝《蚊子Mosquito》時,空空劇組模仿導演王家衛不事前給演員劇本的拍法,因此在不了解劇情走向的情況下,池宥琳經常摸不著頭緒。他沒有台詞,也沒有被告知走位,只留有一個空間跟情緒自由發揮。導演希望他處於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態,才能拍出最真實的神情。也確實,池宥琳表示他就在不知不覺中演完最後一幕。
《蚊子》劇照。(圖片取自YouTube)
憶起三天緊湊的拍攝過程,池宥琳總是面帶笑容。他說最有趣的一點,是在拍戲的現場沒有蚊子與他對戲,全任他憑空想像。而有幾幕他手拿電蚊拍,需要有蚊子被擊中而閃爍火光的畫面,但並沒有真的蚊子,於是他們靈機一動,決定將紙巾揉成小球,在揮動電蚊拍時拋去,製造出蚊子被電到的視覺效果。
而當拍攝接近尾聲,導演要求池宥琳演出在開啟一扇門後,由於看到前女友留下的物品,睹物思人而流露出不捨的複雜情緒。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他顯得手足無措,「沒有交往經驗,所以完全不懂要如何紀念前女友。」他無奈地笑著。那時不知如何揣摩的他,重拍這個畫面好幾次,所幸經過導演一步步指導,以及他不懈的嘗試後,呈現出到位的表演,展現身為演員的專業。
深入角色情緒 奠基導演之路
「演員不是模仿劇中角色,而是要帶領觀眾了解他就是劇中那個人。」池宥琳對於演戲的方式自有一套見解。他認為出演角色時必須說服觀眾:演員本身就是這個人、這種個性,並不是單純模仿劇本上所寫的角色。演一齣戲,若沒有深入了解角色的性格、愛好以及思考模式,就只是淪為演出角色的「骨架」,而非成為這個角色的「靈魂」。也正是如此的自我要求,池宥琳以真實投入的演技說服評審,勇奪最佳男主角獎。
然而,雖然演技獲得肯定,但成為一名專業演員卻不是他的夢想。「我算是以演戲來累積做導演的經驗。」池宥琳一直以來都懷有導演夢。他從演員開始學起,透過演戲增加經驗,掌握表演的訣竅。如此一來,換自己當導演時,才能夠好好指導演員,使其傳遞角色應有的情緒,完整呈現劇本上的畫面。
《蚊子》劇照。(圖片取自YouTube)
提及導演夢萌芽的因子,池宥琳坦言,高中時期就讀商科,與傳播科系相差甚遠。在高中三年級之前,他對未來沒有過多的想法,還曾想與同學一樣,將來從事會計師,從未想往傳播產業發展。
但當時考大學的壓力過大,他藉由觀賞戲劇、影視節目紓壓,久而久之,他便發覺拍戲或許是一項滿好的選擇。既不必過著每天上班打卡的一成不變,也能跳脫一貫的思考模式,處處充滿變化的劇組生活,吸引當時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而夢想的種子就此發芽。
注重創作背後的思考 從不同經歷激盪想法
高中畢業後,由於馬來西亞的學制與台灣不同,十月畢業的池宥琳,錯過台灣九月的入學時間。面臨距離隔年開學前,還有十一個月的空窗期,他選擇充實自我。這段期間他買了第一台相機,在閒暇之餘練習拍片,並持續累積作品。上午自行架設腳架、佈置場景,接著拍攝影片、自導自演,下午則用來剪片、訓練剪輯技巧,最後在傍晚上傳15秒影片到社群軟體Instagram,以此獲得成就感。
池宥琳從馬來西亞赴台就學。
同時,他也做過工廠、助理、服務生、銷售員、試吃體驗員等工作,深入了解各種產業階級,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學習用不同的視角觀察,並透過這些社會經驗加強思維。「傳播產業的硬體比較不重要,我覺得重要的是軟體。」他強調拍攝過程使用的器材好壞並不重要,寫劇本擁有不同於他人的想法或角度才是最重要的。
「影像是會動的照片。」影片與相片對池宥琳來說是一體兩面。他提到,大二時為了學習攝影的技巧,加強對畫面構圖的敏感度,而加入世新大學新聞人報社的攝影部。但他發現社團學長蔡耀徵在教學時,比起相機設備與攝影技術,更注重鏡頭背後所要傳達的想法。將重點放在「軟體」的說法,不僅相片受用,也適用於影片,因而讓他更堅信自己的理念。
赴台追夢的過程中,池宥琳不僅雕琢演技、不斷精進自己,也逐漸轉任導演,嘗試導戲。論及親自導戲的感想,他認為擔任一位導演的臨場反應最為重要,尤其對經費較少的學生劇組來說更是。因為器材、場地的租借費用昂貴,只要時間管控不當,價格都會難以承擔。而且在鏡頭前,演員的情緒不合適,甚至是一個眼神不對,就會遭到觀眾無限放大檢視,因此畫面拍攝完的當下,重拍或留下的選擇相當重要。
《蚊子》劇照。(圖片取自YouTube)
然而,即使對於導演之路有所規劃,以加強實力為優先,但現階段親自導戲的作品卻鮮少獲獎,還是讓池宥琳心中冒出負面的聲音。「他現在都做到什麼階段了,可是我現在還在拍一個沒有得獎的東西。」他自嘲相較於同屆同學的成就,自己卻一無所成,有時會看不起自己,甚至是自我貶低。
不過面對低潮,池宥琳卻樂觀的說:「當下怎麼感覺,享受就對了,不要討厭那感覺。」他不被低迷的情緒擊垮,反而強調要記住這種挫敗的心情,去喜歡、去享受它。他笑說,搞不好能利用這種心情延伸出新的劇本,或是用於往後引導演員進入情緒。
擁抱導演夢 力拚金馬電影學院門票
喜愛拍攝心理層面相關故事的池宥琳,最喜歡躺在床上想劇本,他表示躺著較能專注思考。而他近期正在研究自閉症以及「藍鯨」。藍鯨,是一個從俄羅斯社群網路傳開的遊戲,參與者需聽從指令,每天完成一個任務,藉此慢慢使其精神錯亂,最終走向自殺。
池宥琳喜愛拍攝心理層面的故事。
池宥琳認為,身為導演必須了解參與者的心理狀態,並以身試法,才能引導演員順利演出。因此他親自嘗試藍鯨這個遊戲,並以此為劇本藍圖,準備以導演身份,參加第四屆LEXUS新銳影展。他希望能拿到最佳導演獎,爭取進入金馬電影學院的機會。
「你現在放棄了嗎?放棄的話,我尊重你。還沒有放棄就繼續加油吧!」提到關於未來的發展,池宥琳憶起大一時寫給自己的時光膠囊。在逐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需要面臨放棄或是其他抉擇的時刻,他告訴自己,無論放棄與否,他尊重自己每個當下所做的取捨。畢竟,在生存的路上,很多選擇是迫不得已,要相信自己的每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