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沈祐安 摄影/洪永富 责任编辑/邵永辉 首图来源/金马执委会】
获2016年巴哈姆特ACG创作大赛金赏的《缺乏名字的场所》,于第53届金马奖荣获最佳动画短片奖。“这世代靠自学就可以学会很多东西。”《缺乏名字的场所》导演徐国峰正式宣告,其动画生涯正式展开。
《缺乏名字的场所》以6 分钟长度,精彩技巧,获颁第53 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图片来源:世界电影杂志)
自学3年 给自己的毕制
徐国峰启发动画创作的契机于替代役时期,接触到以创作者交流为主的影音平台“vimeo”,在此重质大于量的网络平台上,徐国峰看到许多优秀作品,并决定自2013年底开始自学动画。
出身建筑系的他,说到与本科生的差别就是,人脉上的缺乏以及少了毕业制作的机会,对于这次的作品,他认为就是这3年的毕业制作,借此挑战自己3年的学习成果。
阴影下显影的猫 聚焦动物的原貌
这部作品的灵感源自于一本外国的摄影集,内容是拍摄收容所内的流浪动物,在看到这摄影集的当下,徐国峰便产生灵感。在影片开头引用夏目漱石《我是猫》的经典文句,便是在寻找可以展现动物主体性的话语。
在看似走向圆满结局的最后,徐国峰安排了另一只流浪狗的出现,他表示,领养动物不代表解决了现况的问题,在这社会上有很多等待领养的动物,然而动物本身应当在城市流浪吗?关注流浪动物议题的他,更表示在城市的动物并非真正的模样。我们习惯为宠物命名,期望宠物能成为感情的寄托,这些行为都已经改变动物的原貌,是强行让动物进入人类思考的场域,所以在影片中,女人抱起了猫,猫因此成为人类小孩。
徐国峰期许观众透过作品《缺乏名字的场所》重新定义“宠物”与“动物”的区别差异。
美术风格转变 摸索不同的样貌
整部影片采取仿手绘的作图模式,近透明的画面呈现,这是在工作后,对于美术风格的摸索,以及技术进步的新形态。徐国峰更喜欢现在的风格,他认为这样的风格更呼应主题:存在又不存在。
谈到以往的美术风格,他以“比较常见”概括,就是一般的有线框的作画。对比于过去,现在的作品呈现除了呼应主题外,更具有独特性。关于未来的创作计画,徐国峰仍在等待灵感迸出的时间点,现阶段以接案为主。对于台湾现今的创作市场,他期许创作者能在作品中呈现更多更深层的社会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