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分享】讀者投書》陳念初的不教書微笑聲明

【文/陳念初 照片提供/陳念初】

我,陳念初,一位在世新傳管系教了十多年,在北商大桃園校區商設系,教了四年,卻一直無法讓自己升級成為專任老師的兼任老師。

今天,我好像當個不露臉網紅,而且是超齡的。

世新合唱團校內公演擔任引言人

五十歲時,想考博士班進階,努力了兩年仍沒考上,非常遜,當然,自己過去在媒體界參與製作的影片收視率好,但也沒得過什麼大獎,曾經有機會參與面試成為專職,但最後碩士學歷在校園裡,完全沒有教學門可入,我發現我爬的只是仙跡岩,已經從這麼近的視野看校園,但顯然校園要從國際看,從更高處看,最近聽媒體說爬玉山好處多多,但這麼高,像我這樣的食材,根本不是教學市場的主流菜。

曾經想過,有無人可推薦我成為專門技術級老師,但似乎時不我予了,貴人也不多,去年寫了一篇致世新吳校長的信以後,沒想到正值兼職新聞高峰,被引用成校園運動,我並沒有接受訪問,理由是該寫都寫完了,整個活動連邊都沒參與,當時就該離開校園的,但昔日老師說:『我很適合教學。』因此,這句話讓我又留了一年,但『適合』顯然不能營救自己的命運,這學期結束後,我還是下定決心,準備在教學市場裡下市了。

從校園高處往下拍(二)

我有一次參與世新校友會活動,向吳校長及周董事長,都當面致意了,見面時沒說我寫的那封信,也不知還記不記得起我,但應該危機處理時當下有關注過我,他們也是第一次見過我。

傳技展丙班的班服,我也買了一件,穿著一起出賽

在下市前,在自己的臉書裡閃回一下校園點滴,可真的是無限感動啊…

原來,我的課有很多獨特性,不教了,才發現,如果我是學生,可能會滿喜歡這位老師。

我這個上課名牌,應該沒幾位老師花心思製作吧!一開始是學國外名校的做法,放在桌上右前方,可以與學生互動時,喊得出名字,國外在註冊時就會發一個上課名牌,桌子前方有個凹槽,剛好卡進去,有一次聽說學生自己自製一張,但大小不一,一看就知仿冒,被要求去教務處換了一張真的,有趣吧!原來小小名牌有巧思在裡頭,而我製作的這一整排,大家看得到,大小與字體也是喬得老半天,還特別去買相同的外殼,教室桌上沒凹槽,這樣才方便置放不會倒,這是專屬我的上課名牌。
我課堂上的名牌如果不是如此,否則,我就得學宋楚瑜(幕僚很強會提醒)或配備助理強化記性,讓我的學生知道我認識他(她)的名字,有問題互動時,老師能把學生名字喊出來,並回答他(她)的問題,這種感覺很棒,而每回答一個問題,會得到一個小貼紙,貼在名牌後頭,做為期末互動成績依據,這是我獨有的教學學生名牌哦!

有名牌也有卡片,名牌第一天發,卡片最後一堂課發,兩個東西最後一堂課一一收回,但卡片(加分卡)最後一堂一定收得到,沒來也可以遙控代寫,但名牌就一定會缺幾個,有時數量還滿驚人,因為名牌後來就讓他們帶回去,上課帶來,沒想到可能不好折疊,包包擺不下,就放在固定教室桌上,久了遺失很有可能。

這個卡片就更有感了,我謂之加分卡,就是這學期上課中,同學覺得自己表現不錯的在哪裡?就把它寫出來,做為加分依據,我特別強調,不要寫遲到曠課等內容,因為既是加分,寫上負的,要我加還是不加?難道要減嗎?

這個卡片本來是加分卡,沒想到同學把它寫成感恩卡,或是粉絲卡,我看了以後是暗地偷偷高興,同學很貼心,讓我很感動。

最後一堂課『加分卡』

這個『加分卡』是我上課的特色,也是我確認哪些是全勤同學的方式之一,我上課幾乎沒點名,怎麼打上課互動分數?只好用這種自我表述方式,搭配名牌小貼紙,讓評分掌握度不會失準。

提到打分數這件事,我只打期末總成績,除了互動成績靠名牌及自我表述外,期中期末幾乎都是小組報告形式,而由於學生之間的分組,就像小社會一樣,總是有人是獨行俠,我就是這種。因此,我讓想一人報告的同學,有多元的選擇,可以自己一組,報告的形式就是可不上台簡報,只要紙本或檔案給我,如果要上台簡報也可以,結果,一人報告卻搶著想上台報告的學生,還不少呢?

打成績,對許多老師而言,可能就是列出及格不及格的比例,高中低分的原則,依此,分數與點名一樣,有一個制約的作用,老師不點名不來,老師不當人不來。但我的課既不點名也不當人,早八課對學生而言,要克服懶惰蟲與熬夜蟲,常會姍姍來遲,對我而言,我並不介意,來幾位都要把精心準備好的簡報說完,早起鳥兒有蟲吃,有幾位就是會早到,認真抄筆記,而最後看到他們考上研究所,內心很欣慰。

久而久之,上課沒點名,上課同學的心態也被我的作風影響,我上課內容精不精彩,學生心裏有一把尺,來者不是傻子,來者是福,也是緣分。

北商大期末自辦短片影展

至於我不當人是真的,我不是用不當人來拉攏學生上課,我只是覺得當同學這件事,我做不出來,沒來上課很多原因,早八或是晚課(晚上六點到八點),我常上這些不是太理想時間的課,可能就是與打工衝突,或是社團活動衝突,當然,也有個人因素影響上課。

我既不點名,也因此,不會有學生從我這位老師的點名紀錄裡,變成需要關懷的學生名單,我每學期都會收到這種名單,我覺得前途與學習都是自發的,成績好壞只是當下對課堂態度或深淺學習的結果,國高中也罷,大學一堂課的意義不在於成績高低,而在於是否給了課程的啟發,是否讓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繼續探索或自發學習的態度,我不認同用不及格來制約學生,我在國高中及專科期間,我想讀會名列前茅,我不想讀有我的原因,我這輩子喜歡讀書及學習,補足了碩士學位及個人專業能力,既然課堂裡是最大的成就與自信誘發機,為何不給大孩子一個沒有不及格的分數呢?

我用我的方式給了我校園的孩子們,我與妻子生下三個小孩,就是這個年紀,我很愛他們。

所以,我很清楚,我的教學理念,並不相容於大部分教學現場,也因此,離開教職,也是對的。

sofa 與我的共同畫面創意

至於,很多學生可能會感念於我在世新傳技展及行銷短片課裡的無私奉獻,我要說,我不是陳老師,我是陳爸,帶他們我不能說我帶心,我應該是帶著一種父愛在督促或支援他們,我花費的心力與金錢是無數的,只為了他們能成就一部作品,能創意呈現自己的文本,過程裡我願意承受,世代間本來就有無數的代溝,我慶幸我還是我,他們仍是他們,世代間有一些交叉故事,值得被關注和省思。

身旁傳技同學合影(紅酒上的照片)

我日前與同學構思傳技展主題時,想到『微笑補習班』的概念,從劇本三幕劇來看,或是從微小說來看起承轉合,文本裡的世代間角色,是值得引發省思的。

我寫了兩部微小說,都是『微。笑 補習班』系列,第一部是面具,第二部是情書,裡面都提到了世代關係與不一樣的主題啟發。面具裡阿嬤讓小如安心,安心是微笑最大關鍵。第二部情書裏,養父母比親父母更真實,才是筱芬情書裏的主角。

第一部『面具』微小說,由世新及北商大桃園校區同學跨校跨系跨屆徵募拍攝及策展團隊,預計2018年六月十六日(六)舉辦畢業影展,『唯一沒有參賽的傳技影展,唯一沒有短片課的期末影展!』同時也是『微小的力量,原班人馬用微笑來共創共享一個感恩畢業影展!』更可能是『改編自微小說的微電影,微笑說一個師生故事的畢業影展!』『微影展,陳爸的最後一堂微笑馬卡龍課!』『最後一堂課 就用微笑來結業吧!』

補充一下,大姐的馬卡龍與蛋糕,是我在最後一堂課的『謝生』(非謝師)與『all pass 甜點』,許多學生都吃過最後一堂課的『微。笑 甜點』,世新傳管二丙發起的感恩畢業影展裡,它應該也會是出席嘉賓吧!』

大姐的蛋糕,最後一堂課甜點

感謝兩校同學用網路力量集結了原班人馬,送給我這麼棒的微笑禮物,我在參與學生短片與傳技展過程裡的付出,一說可能又是長篇大論,也極為心酸,既然要寫不教書微笑聲明,就要忍住不可有情緒波動,世新傳技或北商大短片同學可能懂,在此公開的場域,我其實只想讓社群好朋友們,支持以下這個群眾募資行動,過去沒有你們的按讚,他們不可能會有這麼高的人氣,過去沒有您的贊助與支持,他們可能連拍攝的動力都下降了一半,我的好友幫著我一起教學(張維志與袁學智等),幫著我一起募款(吳忠興大哥與吳致賢等等),傳技榮耀也是歸大家的。

三位老師的課堂留影

最後,最後,最後,說三次,因為真的很重要,我再度回到臉書社群,就是要幫他們把這個微笑影展順利完成,看起來我是他(她)們聚集的一種動機,但另一個很重要值得您參與募款的原因,其實是新世代學生感恩老師的態度與主動參與的精神。

我們對於新世代,可能有很多期許,但他(她)們這次影展的募資行動,與我們這些熟年世代相比,價值觀已經愈來愈像了,請支持他們,不管您贊助的金額有多少,這是他(她)們完成影展的動力,認識我的,被我求過的,請再幫忙學生一次,我會十二萬分的感恩,不認識我的,請您給他(她)們一聲讚,留下第一次線上募資的感動。

為了同學拍片或畢展,過去我找了好多贊助天使給他們(包含我自己也是),這一次,我還是要找微笑天使,您願意嗎?

我不教書了,但我的愛依舊在…

感恩!

陳念初 (陳爸)微笑留筆 2018.5

*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