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彤 攝影/王君盈 首圖/當代世紀舞團提供】
編舞家陳維寧結合人類學與社會學,藉此反思收禮與贈禮的精神,並透過對「物」反思,創作出《禮物之靈》。此次將攜手立體創作藝術家黃啟峻及2018臺北TOP時裝設計大賞得主林廷菡,在6月14、15、16三日,於華山1914果酒舞劇場,進行首次演出。
《禮物之靈》結合法國社會學家Marcel Mauss的《禮物》及美國人類學家Franz Boas的《誇富宴》,描述贈禮的背後,是由一股帶有「虧欠感」的力量在操控著彼此間的關係,在平常的送禮與收禮之中,更是表現出內在需求的交換。陳維寧在閱讀中,對這兩個理論所表現出的象徵意義產生興趣,因而將它們作為基礎,並融合進《禮物之靈》。
融入編舞中的「探戈」與「心理學」
結合探戈與心理學,是陳維寧編舞的兩大特色,雖然在編舞過程中,他從沒想過要特別運用這兩點,但在陳維寧的創作裡,總是能以舞蹈產生對人類行為的反思。探戈是陳維寧在研究所畢業後所接觸的主要舞蹈,逐漸成為他的身體記憶之一,因此探戈也淺移默化地存在於陳維寧的作品之中。
結合探戈與心理學,是陳維寧編舞的兩大特色。
此外,陳維寧認為,心理學是專注於「人類行為」的一門科學,他因此去了解探戈的思考模式,將重點放在舞者產生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原因及存在的意義。
編舞的過程是一種腦力激盪
「編舞對我來說既是享受,又是折磨。」在編舞創造過程中,陳維寧喜歡將關注點放在舞者的身上,並樂於在舞蹈中去發展舞者的身體語言及挖掘直覺,讓舞者在思考中,同時也面對自己的內在。
他認為,每一位舞者的動作與表情都會因為時間、空間、音樂等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陳維寧不設限舞者,反而是藉由和舞者一次一次的建構,漸漸在舞蹈中,激盪出不一樣的效果。有趣的是,探戈同時也是一種「捉摸不定」的即興舞蹈,特別注重當下的時間,因此即使是編舞家也無法清楚掌握,舞蹈中下一步動作會如何發展。
在《禮物之靈》中的物,代表物質的世界,透過對「物」一字的反思,讓陳維寧理解到:「現今社會中每個人所擁有的東西很多,甚至我們會不知道自己到底擁有過什麼,又還是往外去尋找新的東西。」但陳維寧認為,將舊有的東西找出來、進行再創造。因此陳維寧決定在服裝的應用上,與高林文創基金會合作,使用過去時尚所遺留下來的布料,將之再製,產生新的價值。
陳維寧喜歡將關注點放在舞者的身上。(當代世紀舞團提供)
每一種理解,都沒有對錯
對陳維寧來說,比起希望能讓觀眾理解《禮物之靈》的象徵意義,他更想要知道觀眾在過程中,體會到的感受是什麼。陳維寧提到,在藝術表演中,任何理解都沒有對錯之分,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他所希望的是,能藉由舞蹈,與觀眾的內心產生共鳴、激盪出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