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筆室 圖/資料照片,青民協提供】
九合一大選綁修憲複決結果出爐,依中選會統計,本次修憲案公民複決共有564萬7102張有效同意票、501萬6427張不同意票,確定未達通過標準,且與962萬票的修憲門檻差距甚遠,此結果不僅重挫青年參政的銳氣,更讓憲改工程未來前景憂心忡忡。
回顧複決公投倒數前的日子,檯面上各黨呼喊口號,各級民代候選人網路貼文宣傳分享,甚至自掏腰包在選區掛看板推廣,正當大家覺得一切準備充足的時候,962萬同意票的門檻卻還是望塵莫及。
今年3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第1條之1條文草案」,寫下我國憲政史的全新篇章。除主持議事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以及3名未參與投票的藍委,其餘出席的109名朝野立委,皆投下同意票,讓延宕已久的18歲公民權草案正式走出立院。
不過,正因朝野立委的一致通過,讓修憲複決的聲量相當低。各黨談到18歲公民權,口口聲聲喊支持,卻間接少了話語交鋒,媒體也看不見話題流量,導致18歲公民權的報導數量遠遠不及爭辯不休的論文門、助理費糾紛等,也導致修憲複決吃了一記閉門羹。
本次公民複決遇上九合一大選,原先美意應是衝高複決的投票率,讓各級民代候選人盡力宣傳,卻也意外使修憲複決議題在選戰鎂光燈下黯然失色。甚至在投票日當天,還有諸多選民連修憲複決在投什麼都尚未知悉,令人質疑中選會的宣達效果是否不夠強烈。
另外,今年選舉氣氛格外冷清也是一大痛點,投入票匭的公投票數量也僅1100多萬,其中多處開票所傳出不主動提供公投票的消息,以及逾6萬名的確診者受規定限制無法出門投票,沒有提出解方的中選會更成為18歲公民權通過路上的絆腳石。
談到究竟修憲複決是不是應該跟大選綁在一起,各黨皆有自己的立場及意見,也應該參考相關學者的看法。不過筆者認為,連高度共識的18歲公民權議題都闖關失敗,未來是否還有議題能走上修憲之路,實在令人存疑。而蔡政府的修憲成績單在第一題就踢上鐵板,未來的修憲工程走向為何,也值得全民關注。
18歲公民權自1996年起在台灣被倡議,歷經國民大會接連闖關失利以及2015年修憲委員會朝野杯葛,懸宕至今,終於在2020年於蔡政府第二任期內的憲改工程竣工,讓18歲公民權列車重新步回軌道。
即使這次未能讓18歲公民權順利發車,且18歲公民權與民意取向背道而馳,但相關的備案正在進行中,民團以及各黨派也會儘速提出自己的解方,不論未來會走上釋憲還是修法,能還給青年世代正義,才是大家共同的目標。筆者期盼,台灣能以這次的修憲複決失敗為借鏡,未來還有更多的議題將走上修憲的地步,如何盡快完善修憲體制,讓更多利於台灣的法律入憲,創造共好的世代,是未來政府須積極面對的世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