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明远、孙翎嘉 首图/取自Pixabay】
营养午餐缺乏中央法源,各县市规定不一使学校食安问题层出。民团与立委推动《学校供餐法》,期望改善供餐环境并引起社会关注,但过程却受立法届期将至、议题涉及范围影响广,使流程卡关无法如期推展法案。针对营养午餐业者,专家建议借由法规明确规范办理程序及性质,更期盼政府透过多方沟通达成共识,加速专法设立。
营养午餐一国多制 难保障学生食用安全
台湾营养午餐食安问题层出不穷,却缺乏中央专法管束,使各县市管理方式不一,“一国多制”造成营养午餐难以控管,即便政府设立相关部门,仍因层级较低无法有效约束。此外,团膳业者也因受到各县市规范不同,使各地供餐作业不一致,而无法保障餐点品质。
据教育部《国民营养调查》统计,近3年校园营养午餐将近七千起疑似中毒案件,如台北市明湖国小2023年9月被揭露,营养午餐猪肉内残留1至2公分的金属针头,引起家长疑虑并质疑学童营养午餐品质,事后教育部给予供应厂商记点处分及罚款,要求厂商提食安卫生改善措施、更换肉品供应来源。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研究员何明颖认为,学生仍处发育阶段,因此校内食品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学校午餐引发食安疑虑,却缺乏完善配套措施,且《学校卫生法》中仅有5项条文规范校园膳食供应及食物中毒处置方式。台北市餐盒食品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高嘉鸿举例,日本与韩国分别于1954年及1981年制定《学校给食法》,日本由“学校给食会”下单至委托工厂制作后供应至各校,供餐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保障;韩国则明订责任归属,若校内发生食物中毒,得以惩戒及罚则学校负责人或所属教职员,因此相较国外,更反映出台湾在国际营养午餐体系中的不足。
业者跨区供餐意愿低 陈培瑜:难管束品质
为强化学校午餐管理与供应品质,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下称国教署)于2023年1月成立学校午餐科,统筹全国国中小学校午餐事务,规范制度化学校午餐,推动食农及饮食教育。对此,何明颖认为,学校午餐科缺乏中央法规,易造成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加上无权咎责地方政府,导致各地规范不一。
营养午餐因缺乏完整规范,使22个县市做法不同难以整合,也让其陷入“一国多制”的窘境。民进党立法委员陈培瑜说明,营养午餐属于地方自治范畴,每间学校的学生状况与供餐承办模式制度各异,如午餐价格的涨幅该由家长给付,抑或由中央补助,各县市皆有相异制度。
陈培瑜说明,营养午餐属于地方自治范畴,每间学校的制度有所不同。(图片:陈培瑜提供)
供餐模式不同可能影响团膳业者供餐流程,陈培瑜说明,供餐的运送距离、食材供应,以及各县市学生可负担的餐费等,皆会影响业者供餐意愿。此外,她举例,基隆市目前无供餐业者,导致台北市的团膳厂商需要跨县市供餐,又因县市标准不一,难以满足各学校的不同需求,午餐品质无从管控,即便食安问题频传也无法更换供应厂商。
由于业者跨县市供餐意愿低,因此难以保障学校午餐的品质。高嘉鸿举例,台北市的学校餐费通常包含材料、人员,以及设备营运费用,而都市及偏远地区的学校收费价格亦有所不同,如餐费价格可能自55元至75元不等。他说明,各地区的餐费价格范围差距大,导致各县市的午餐工作人员所得薪资迥异,也将间接影响供餐厂商的营运。
专法制定关注度低 立委任期将至推行受阻
民团与立委积极推动《学校供餐法》,专法的推行却受到关注度低、立法届期将至,以及涉及范围广而无法如期推展。尽管各方不断沟通协调,专法仍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并设法制定完整配套措施,才能促使营养午餐的议题浮上台面。
专法的推行除了制定政策外,亦需要民众支持及参与。何明颖认为,由于民众与学童校园饮食的连结并不紧密,导致专法难顺利通过,大众关注度低落成为推动学校午餐议题时的主要阻碍。他建议,透过提升民众的关注,给予政府压力并期望他们能对此作出回应。
家长支持度亦为推动学校午餐立专法的影响因素之一,父母与学童在学校午餐的议题中,为同等重要的角色。何明颖提到,专法设立是替无法自主选择膳食的学童发声,然而推动过程中发现,部分家长的成长经历,对于营养午餐的重视度并不高,便易忽视孩童的需求。
大众对营养午餐的关注低落,使法案的讨论声音减弱。立委李德维说明,本届立法委员的任期将至,若法案于下一届立委选举前未能三读通过,需延宕至下期立委重新提出。他直言,学校午餐专法于本届任期通过的机会渺茫,导致讨论声量逐渐下降。
饮食教育难行 涉及多单位致立法延宕
不仅食安议题遭漠视,营养教育推动也窒碍难行。陈培瑜提到,专法中除规范团膳业者外,亦订定相关政策,从营养教育着手,透过教学传授正确知识,并培养良好营养态度及习惯,同时利用学童午餐时间播放宣导影片。不过,他也针对政策缺漏表示,若营养师利用课堂时间宣导饮食教育,任课教师可能为避免上课时间遭占用而拒绝。
从营养教育着手,透过教学传授正确知识,并培养良好营养态度及习惯。(图片:取自Pexels)
学校午餐接触的单位多,无法只由一个单位推动立法。何明颖说明,学校午餐涉及范围广泛, 从食材烹煮、运输、餐费订定,再到学校向县市政府申请的经费补助,都需要政策规范,因此议题牵扯的利益与单位十分复杂,恐有许多需要协调的层面。
学校午餐的权责利益交织复杂,亦牵涉到地方政府的规范。陈培瑜提到,推动《学校供餐法》的困难之处,在于地方政府愿意承担多少工作,此外,中央仅能推动营养午餐政策方向,实际上的策略和执行都交由地方政府负责,但立法面向广泛、沟通时间冗长,无法短时间内通过法案。
加强多方沟通 何明颖:设更高阶层单位
台湾校园营养午餐缺乏统一规范的专法,政策的执行更是需要多方协调沟通,专家建议设立县市自治的营养午餐专法,并明订业者办理营养午餐程序及性质。同时,政府也应该倡议吸引民众关注,透过多方沟通达成共识,加速推进营养午餐专法的设立。
校园午餐专法遇阻,为因应食安问题一再引发争议,真理大学法律系教授吴景钦认为,可订定各县市的营养午餐专法,再考量是否须由中央统一规范。何明颖表示,目前校园午餐交由学校午餐科管辖,但其管辖的范围及能力受限,若推动专法,应设置层级更高的专责单位管理,以减少食安疑虑。
李德维建议,将地方的权责与中央规范划分明确,并明订至专法内。(图片:李德维提供)
中央辅佐地方政府管辖,仍需仰赖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李德维建议,由于相关法规与各县市状况不同,因此在学校午餐地方自治上,需由各县市及中央多次讨论,将地方的权责与中央规范划分明确,并明订至专法内。他认为,政府部门以及业者在落实学校食安上,最重要的是多方讨论达成共识。
面对食安问题,《学校供餐法》的订定考量及范围内容至关重要。吴景钦认为,专法应明订午餐办理的程序以及性质,例如各县市营养午餐多由学校设立供餐厨房,由学校人员来经营,或校内厨房委外请厂商管理。
明定责任归属 高嘉鸿盼提升教育训练
面对各县市规范不一,营养午餐价格浮度大,高嘉鸿认为,专法内应规范营养午餐费用标准,订定午餐价格统一的基准线,再回归县市自治,使其能依照法规调整至合理的午餐价格,提升厂商供餐意愿。他补充,若政府能够编列营养师进入校园,并规范人力及提供稳定的食材,便能让供餐业者与校内厨师专心烹饪,降低食安风险。
高嘉鸿认为,应规范营养午餐费用标准,订定午餐价格统一的基准线。(图片:高嘉鸿提供)
为提升各校营养午餐品质,降低学童食安问题,吴景钦认为,专法内除明订午餐的价格外,也应统一规范食安问题的责任归属,以及厂商违法罚则。高嘉鸿提出,需先查明生产流程及供应者,确认食安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考量供应量是否因人员、经费不足而超出负荷,进而加强校内营养午餐相关人员的教育训练。
除政府把关供餐人员的教育训练外,膳食业者也会透过自我审视来提升学校午餐的品质。陈培瑜补充,由于团膳业者会互相监督,在行业间亦形成“业界自律”,她期盼政府能够促进校方、家长等多方对话,并透过倡议吸引大众关注,加速推动《学校供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