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遠距危及理念 實驗教育彈性調整因應挑戰

【記者/藍誼軒、陳畇蓁、李唯 攝影/藍誼軒 首圖/Pixabay】

今年5月19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大規模社區感染,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學校也全面改為遠距教學。近兩個月的線上課程,不僅一般學校運作困難,也讓保有非傳統教學理念的實驗教育學校、機構,需限縮課程多元性及理念發揚的空間。實驗學校盼在與疫情共存的生活中,培養老師、學生應變現況的能力,找出教學與環境兩者平衡的生存之道。

實驗不受限 開啟教育新篇章

自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上路,使實驗教育學校、機構在台灣各地開花結果,成為孩子教育的新選擇。「實驗」一詞雖被普遍大眾認為是違反常規且不穩定的,但台灣實驗教育聯盟法政部執行長李宜珊表示,正因實驗小學蘊含融合、多元的理念,才能不受課綱限制,並彈性調整課程。 

「如果都一樣,教育不就共產化了?」李宜珊指出,實驗小學沒有傳統小學制式化的規範,學習也不全然只為了應付考試。實驗教育概括多種非主流的課程,包含注重實踐和手工活動的「華德福」、引導且尊重孩童依照自身節奏學習的「蒙特梭利」、期盼孩子能夠接近大自然的「環境教育」等等。

遠距上課危及理念 學習遇阻

然而三級警戒改為遠距教學後,讓實驗學校的教學成果大打折扣。台灣實驗教育家長聯盟秘書長鄧鈞宏解釋,華德福教育強調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舉例而言,數學課會讓學生以自身手臂長度實際測量教室空間;自然課則會帶領學生親自觀察水的三態等。但這些內容在遠距上課後僅能透過教學影片呈現,原本視、聽、嗅覺等多方面的學習,只剩下視覺來吸收知識。

除基礎學科外,台灣實驗教育家長聯盟監事謝佳君補充,多數實驗學校會因應各校理念開設不同的特色課程,例如農耕課、馬術課、手作課等。不過這些特色課由於更注重體驗與實地學習、走訪,因此在居家上課後,多數難以進行,甚至面臨無法上課的困境。

pexels-lukas-296230實驗學校會因應各校理念開設不同的特色課程,例如農耕課。(圖片來源:Pexels)

「遠距教學確實是實驗教育一大扼殺。」鄧鈞宏指出,除了課程受到影響,華德福教育也不支持孩子使用3C產品,造成理念與線上教學的衝突。種籽親子實驗小學(下稱種籽)校長鄭婉如也指出,每位孩子適應線上學習的狀況不一,雖然部份學生在線上課程較不容易緊張且敢於主動發表意見,但也會出現在線上課程中無法專心的學生。實驗教育於遠距教學期間確實受到影響,故需要透過調整課程內容、改變老師的教學方式,降低衝擊。 

將「家」帶進課程 探索全新領域

各課老師規劃的課程一夕間全遭打亂,為因應疫情,無不重新思考該如何調整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學生及家長也因突然爆發的疫情,需要調整與規劃新的生活方式。以往白天時段老師的責任,在遠距教學期間得由家長扛起,學生也須立即適應不同的上學模式。

山活課是種籽高年級的經典課程之一,教學方式是帶領學生跟著山中的季節,透過實際勞動與手作認識動植物,使學生能運用、享受種籽周邊的自然資源,並懂得珍惜自然環境。然而因應三級警戒的遠距教學措施,山活課相關課程活動被迫取消,期末評分方式則以遠距前實體課程的成績為主。

雖在遠距期間,學生無法實際至種籽附近的自然環境走訪體驗,但指導老師陳淨表示,並未因此放棄山活課在居家上課的可能,倘若再次遇到遠距教學,山活課將轉型為「家活課」,保留原先課程中「探索」的特質,轉化為「生活智慧王」,透過教導撥茶葉蛋的三種方式、衣架除曬衣外的其他功能等日常小知識,將在野地生活的智慧帶進家中。

山活課-照片提供/鄭婉如山活課是種籽高年級的經典課程之一。(照片:鄭婉如提供)

實際上不只山活課面臨轉型,鄭婉如說明,遠距教學後,所有線上課程包含數學、國文、英文等,都需思考如何與「家」結合,課程從老師單方面教學,轉為由學生擔任主講人,像是進行另類room tour,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房間、打掃家中的某個角落等方式,藉此培養孩子對於久久不能出門,能靈活面對環境現況的能力。對此,他表示,線上課程提供不一樣的教學方式與機會,學生也可以透過不同面向了解彼此,加深互動與樂趣。

螢幕阻隔狀況多 教學模式變化大

不過,並非所有課程都能如山活課透過課程規劃調整,有些則需要透過老師改變教學方式,盡可能達到和實體課一樣的教學成果。同時身為史代納教育機構(下稱史代納)老師的李宜珊舉自然課為例,原先能讓孩子們在校園認識花草昆蟲。但轉為線上課程後,他只能透過形容昆蟲的外觀、出現的時間、喜歡的環境等,使學生即便面對螢幕也能對生態環境進行「聯想」,盡量達到原先的成效。

疫情爆發後,為將實驗教育系統所受到的影響降至最低,實驗小學大幅度調整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但教師因遠距無法立即掌握學生狀況,而需要花費更多心力準備課程。鄭婉如形容,「我們就像是直播主」,上課時需要準備兩台電腦,一面授課、一面接收學生回傳的作業,教學也必須調整為更活潑的方式使學生專注,並針對無法吸收的同學額外進行課後輔導。

及早檢討 面對疫情持續改進

為使遠距教學更具成效,實驗學校除配合教育部針對開學擬定的防疫規範,也持續修正三級警戒期間,老師及學生們於課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缺失,可提早於暑假規劃未來如遇遠距教學的應對方針。

鄭婉如-攝影/藍誼軒鄭婉如會定期以電話聯繫學生。

遠距上課期間,老師難以在課堂同步處理各學生的提問與狀況,也無法直接指導學生使用軟硬體設備。對此,陳淨表示為確保教學順利,並改進先前遠距時的缺失,不僅會優先教導學生該如何使用視訊設備,也預計會列印電子書的內容,以紙本的形式寄到同學家裡,避免大部分上課時間都花在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器材。

縮短線上課時長 盼維持學習成效

除解決「人」的問題,各學校也早在暑假時,擬定未來應對遠距的課程規劃。李宜珊表示,由於線上授課易使學生專注力下降,因此在史代納的國、高中生的課程規劃中,每日最多安排2小時線上課程。他強調,課程需具備「時間短」、「速度慢」、「講得少」、「做得多」等特質;至於低年級國小生則無安排線上同步教學,以出作業的形式讓孩子學習,並透過一星期一次的線上相聚凝聚感情,進行棍子舞、體操等能夠活絡身體的活動。

同樣為減低遠距授課帶來的枯燥感,鄭婉如分享,種籽上午僅會安排一堂學科型課程,且配合各年級的教學進度調整上課節奏,並適時設計「任務」讓孩子完成,增加課程互動性;下午則安排體育、藝術、兩性等多元化探索課,不僅增加課堂的活潑性,也讓學生能在討論中學習,擁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遠距教學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老師們也需另尋方式了解每位學生的狀態,持續關照學生的生活。例如鄭婉如會定期以電話聯繫孩子,了解學習狀況;李宜珊則會親筆手寫明信片寄給學生們,維持師生間的聯繫,他坦言,對實驗教育而言,遠距教學的確困難重重,卻正是時下需面對的課題。因此,倘若再次遠距,李宜珊盼能在防疫規範下有限度地實體分流,在保障學生學習品質的同時,保有實驗教育的意念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