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校園]聚焦校園問題:傳技展、畢業門檻、藝廊使用率

新聞:

傳技展惹爭議 盼成績透明化 學生質疑標準不一 總召郝宗瑜:絕對公平
畢業門檻測驗方式有失鑑別度 中檢題庫少 英檢恐洩題 配套措施待完善
宣傳不足 藝廊展示空間閒置 誤以為只是廣告 整體利用率低 校方美意欠周詳

專欄:

社論:情慾自主≠性解放
名家語錄:網路資訊傳播-資訊隱私權之自我省思
紀念Lucie:Lucie老師的愛依然在身旁




傳技展惹爭議 盼成績透明化 
學生質疑標準不一 總召郝宗瑜:絕對公平

【記者/施佩儀、吳虹儀、廖翊築報導】
世新大學「九十九學年傳播技能動態成果展」雖於六月十一日畫下句點,部分班級展演時並未做好時間控管,卻獲得佳績,引發爭議。對此,此屆傳技展總召郝宗瑜回應,評審過程絕對秉持公正客觀並持專業的角度,沒有外界所傳的偏頗不公。

郝宗瑜強調,傳技展的評分比例固定,評審的職權劃分相當清楚,老師也無權更動比賽得分。除了展演現場邀請專業的評審外,班級傳技指導老師也秉持公平原則給分,不可能發生干涉現場展演分數的狀況。

傳技展主辦單位新聞傳播學院對此說明,現場展演雖占整體成績的百分之四十,但仍有其他項目加入評分標準,如班級風氣、企畫與宣傳能力、宣傳表現等。班級總成績以各項比例計算,並非只以展演表現作定論,因此可能造成重視當天表演成果的學生,認為成績不如預期。

傳播管理學系一年丙班總召楊家年表示,當天展演因設備出狀況,耽誤時間,導致影片無法在時間內放映結束,卻仍得到特優的成績。 對此他回應,明白其中爭議點,但同時也顯現賽制的全面性,「包含了企畫書的呈現、宣傳的表現等多方面的評比方式,讓我們傳管系整合的強項也得以發揮,展露光芒。」他說道。

此外,楊家年提議,校方可成立一個資源提供小組,內含傳院八系教師以供學生諮詢,能讓學生有更多管道得到更多的協助,使作品呈現得更好。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一甲總召張庭瑜補充,學生有問題可詢問傳院秘書或班上的傳技老師,都可以得到很詳細的答覆。

針對得獎名單引發爭議的部分,傳播管理學系一年甲班總召翁煌德認為,校方應將傳技展分數透明化,對未來傳技展的擴大舉辦,將有助於技術與經驗的傳承。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視一年甲班總召林耕漢以發考卷作為比擬:「知道優、缺點,才能自我檢討。」

但對分數的透明化,仍有學生持反面意見。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一年甲班總召陳運奇則表示,應先了解傳技展舉辦的初衷,不應以相互比較為基礎,校方有條件的將分數對外發布或開放私下申請詢問較為恰當。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兼任講師謝孟儒也回應,學生在要求分數透明化的同時,必須抱持理性的態度。若站在力求改進的立場,他亦支持分數透明化,未來也將會在傳技展會議中討論。他補充,傳技展是競爭也是合作,他贊成設立小組,並可將所有系所的老師與具經驗的學長姐包含在內,更增加傳技展的意義與學習。

關於傳技展的改進措施,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一年級學生洪仲威表示,整體籌備時間太短,希望延長競賽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提升作品水準。陳運奇則說,傳技展當天座位不足的狀況尚待改善。他建議,可以將場次分割為四場,如此一來,在位置的分配與安排上會更加寬鬆舒適,也能讓展演有更好的表演品質。


畢業門檻測驗方式有失鑑別度 
中檢題庫少 英檢恐洩題 配套措施待完善
【記者/施佩儀、吳虹儀、廖翊築報導】
九十九學年度起,中英文檢定皆列入世新大學的畢業門檻,九十八學年度後入學的學生為主要檢定對象。然而新規定上路,卻發生考題外洩等準備不周、做法粗糙的情形,值得探討。
中文基本核心能力檢定考試今年首次實行,對此,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二年級學生陳怡廷感到錯愕。她表示,雖然考試是出於好意,但到大二下才得知一定要參加中文檢定,沒通過不得畢業,她說:「那種感覺就像簽完合約才補上附註條款!」
再者,五十題考題由學校提供的二百五十題參考題目中出來,這樣的測驗方式必然會產生學生考前死背答案的情形,恐失鑑別度。陳怡廷建議,校方可挑選幾篇文章要求同學閱讀,公佈考試類型,例如:選擇、問答等,此方式對於提早準備考試的同學也較公平,而不致於導致「背多分」的情形。 
對此,中國文學系系主任蔡芳定回應,題庫內參考題目將會隨著時間慢慢累積增加,以避免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的情形,再加上中文是一個很難量化的科目,非選題會造成答案的開放性,增加批閱的困難度,因此不考慮變更考試題型。
英文檢定方面,校方將其設為英文聽講實習課程的期中考試,並從提供的二十回題庫中,取一回作為考試內容,題目不另作更動,以供練習。但全校一年級學生的英聽課分布不同時間,因此發生題目外洩的情況。 
「若每位學生的考題不一樣,那也是另一種不公平!」針對英檢題目外洩的疑慮,語言中心主任林啟藩說明,他相信學生是很認真地上網做題庫,努力將考試考好。另外,他表示,「語言是用背出來的!」學生為了拿到好成績,就算只是努力死背,也可以逐漸進步。
新聞學系一年級學生何橞瑢則對英文檢定包含在英聽成績裡感到疑慮,她認為,這樣會帶給學生太大的壓力,希望將兩者分開,讓學生自己安排應試時間較為妥當。
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遊戲組一年級學生盧相如表示,提供題庫是可以的,但應從不同回數中挑選題目,才不會助長學生投機取巧的風氣。另外,校方可參考中文檢定的方式,統一考試時間,避免題目外洩的問題。

宣傳不足 藝廊展示空間閒置 
誤以為只是廣告 整體利用率低 校方美意欠周詳
【記者/施佩儀、吳虹儀報導】
世新大學九十八年於衛生保健組與後門間的走道設置十一格的展示藝廊,原意為提供學生進行活動宣傳。但有學生表示,藝廊經常展示學校的宣傳廣告,不見其它團體的作品陳列於此,而誤以為僅供校方使用。
新聞學系一年級學生劉峻誠表示,自己原先不知道展示藝廊的功用與使用權限,直到傳技展宣傳期間,才看到有部分班級利用藝廊佈置、宣傳。
課外活動組助理黃信翰說明,藝廊隸屬宣傳的活動場地之一,在課外組網頁中皆可得知詳細借用情形與辦法,所以並未考慮以額外的宣傳方式,鼓勵學生申請使用。
課外活動組助理徐恩惠也強調,申請藝廊的審核門檻並不嚴苛,學生只要先上網預約,在期限內繳交詳盡的企劃書,並說明佈置方式即可使用。校方希望能藉由這個空間讓學生發揮創意,達到不同於平面宣傳的效果。
但藝廊的使用方式,校方只有於社團與系學會的領導人會議中說明,而上網登記需有一組帳號及密碼,目前只有社團、系學會與行政單位持有,一般學生若要使用須透過以上的單位或各系系辦,以進行藝廊空間的申請。
對此,行政管理學系一年級學生吳仲升認為,若只在幹部會議上宣布使用規章,未擔任系學會或社團幹部的學生依舊不知道如何善用此空間。他建議,學校應加強宣傳,確實透過系辦告知學生,才能增加利用率。
徐恩惠則回應,藝廊的申請率並不低,只因藝廊主要為立體佈置的展示空間,若以海報等平面作品呈現,將顯得空曠單調,所以會建議欲進行海報張貼的班級或團體利用別處進行宣傳。
曾使用此空間的彩虹天堂e能社前任社長周則霖說,藝廊裡面放置立體的擺設,除了可與平面的海報放置處區隔,也能更清楚表達宣傳的概念。
日本文化研究社前任社長陳儀瑾則表示,為折抵服務教育時數,在她任內佈置了兩次配合節慶、活動主題的立體展演,展示藝廊的陳列設計其實是麻煩的工程,如果沒有福利,一般學生很難會想去利用並進行宣傳。此外,她也建議學校可與藝文團體合作,利用藝廊的空間進行藝文展覽,不僅提升使用率且能陶冶學生性情。

圖文集:傳技亮點

電視一甲《男身女生》在傳技展宣傳期間,於校園內穿著高中制服進行創意宣傳,扣合主題扮演「女高中生」,十分惹人注目,引發熱烈討論。
照片提供/電視一甲 文/施佩儀
社論:情慾自主≠性解放 
                       
  這是一個乍似公平開放的社會,但從人們的言談行為中卻感受到社會的刻板既定印象。女人對情慾的追求,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情慾的話題,總是在媒體中產生非常大的分貝,根本不需要炒作,媒體的天性自然炒作放大,加上人們的自然掩抑,所形成的神祕禁忌,更何況是女人情慾的追求,更被視為離經叛道,「不能說的秘密」!
  根據師範大學衛教系教授晏涵文最新的研究指出,從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之間,女性婚前性行為的比例由6.9%增為26.7%,意即現代女性每4人中至少有1位有婚前性行為,這種現象反映女性貞操觀念受到社會控制已逐漸鬆綁,而女性主義者倡導情慾自主也產生發酵作用,女性對於貞操觀念不再壓抑。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以「視性為資本,愈多愈有型」,描述男性的獵人心態,男性可以為了性慾交女朋友,談一場戀愛,但這一切無關情愛,而只是男性普遍會有比較同儕性能力好壞、性行為次數多寡的炫耀心理。
但在性的世界裡,不能單純用性別二分去看待所有情慾模式,社會該打破傳統男女之間的「賺賠理論」,誰說男性就永遠是感情世界的贏家,女性就是永遠的輸家,女性固然對其身體有更多掌握及確定性,但社會長期約定俗成的信仰,「處女情節」、「從一而終」的價值觀,仍深深地讓女人在情慾世界中的極度弱勢甚至是長期被漠視。
「好聚好散、你情我願」的愛情價值觀是成立的,但戀愛與性都需要經營和練習,如果單純為了性行為本身的愉悅感受,而漠視雙方責任。一晌貪歡,就像海中的泡沫一般,虛幻不真實,性必須建立在對等的情感,沒有情感,雙方如同野獸發洩,激情過後的後果,雙方必須共同承擔。
網路資訊傳播-資訊隱私權之自我省思/王立業
值此,電子媒介時代,資訊的分享透過便捷的網路這一方式來加以傳送與接收,早已是非常普遍的趨勢與潮流。而這可以在風靡全球的社群網站Facebook,其每月的活躍用戶被估計是逼近了7.5億的人口數來被證實。然而、卻也在這樣的一個氛圍,出現了另外一派的行動:「Facebook 的美國用戶在今年五月大幅衰退與銳減了將近600萬人。」細究這當中的原委,報導首先是陳述了有可能是在調查的數據上出現誤差;也有可能是Facebook 越來越商業化及其功能已不具網路社群之專殊性;另外、則是有關使用者的隱私持續地無法受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也引發了筆者的一些些思考:社群網站的使用者是否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個人資料或隱私有被外洩的疑慮,進而採取了退出、或是自我排除在這樣便捷的資訊分享機制之外。亦或、社群網站的使用者是可以採取另一套基準,除了能夠更有效地與他人作一資訊的共享,尚且能夠確切地掌握自己於網路上所發佈的各項訊息,並且達到個人資訊隱私權的基本要求。
當然,應該要先對「資訊隱私權」這一概念來做釐析與說明。所謂「資訊」即是指個人的姓名、身分證字號、財務資料、就診病例,乃至於在網路上所交談的對話,甚或是匿名所發表的東西等等,都是屬於他人來認識與理解自我個人的資料與範疇。因此、這「資訊隱私權」的主要思想就是「自我不僅是個人資料產出的最初來源,也是其正確性、完整性的最後查核者,以及該個人資料的使用範圍的參與決定者。」
是故,回應到剛剛所提及其社群網站衰退與銳減的因素之一「使用者的隱私持續地無法受到有效的保障」。其所指涉的依據就是當我們主動提供給社群網站對應於個人自身的相關「資訊」:其一、社群網站有序地來彙整與蒐集所有使用者的個人資料,進一步來作為其網路之監控,或是進行商業之用途;之後再透過電子郵件來加以傳遞使用者所不需要的廣告訊息。其二、社群網站運用cookie的技術來加以記錄諸多使用者的ID、密碼、瀏覽過的網頁及停留的時間等相關之資訊,而導致了屬於個人的資訊隱私可能被洩漏的衝擊。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網路社群的使用者要如何來認識與保護–這屬於個人自身的資訊隱私權呢?筆者認為:希冀從鼓勵社群網站之業者有所自律,倒不如引導使用者有著對應網路資訊傳播其判斷力的加強。首先、絕對不輕易洩露個人的基本資料,其次、不將重要的財務資訊與網路相互連結;接著、除了主動學習相關加密軟體之外,還要、多加充實網路犯罪及防範駭客入侵之相關知識。那麼、這對應網路資訊傳播的判斷力之行使,就正可以彰顯出網路社群使用者其資訊隱私權的一個覺照。
Lucie老師的愛依然在身旁/世新大學媒體識讀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黃聿清
我原只是世新大學教傳播課程的「小卡」老師,對「Lucie」,僅充滿敬意地知道:她是我們的學校世新大學前身–世新專校創辦人「成舍我」的千金。她過世時,美國名校–UCLA為她降半旗,只因她曾經在美國學術成就非凡、做過許多轟轟烈烈的義舉–在學生的革命火焰燃遍美國校園的70年代,她在UCLA開創了女性主義、少數族群、階級差異的亞美研究先鋒;在政治解嚴、社會運動橫掃台灣的90年代,她辦立報、破報、四方報…,鼓勵熱血青年,讓弱勢說話,幫移民、移工發聲…,由全球到在地,由知識到行動…,是推動社會改變的大人物(這段文字部分取材自〈燦爛時光—Lucie的人生探索〉一書),可是我只能遙遙仰望她。 
2008年世新大學接手教育部推動「媒體識素養教育」的計畫,那年8月,籌備會正式展開,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優雅而亮麗的Lucie,會議中她引領與會者深入討論這計畫的願景及執行規格,她眼眸閃閃發光、充滿熱情,嘴角隱含笑意卻明快、果決,我深深被吸引。料想不到是,此後我和幾位後進學者即得以親近且追隨Lucie走向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路,對我而言,自此展開了全新的生命學習之旅。
2007年Lucie發病開刀,休息六週後重返工作,無盡的熱情在挽救社會願景中燃燒…,2010初,終於不支辭世。記得與Lucie工作的一年半,她總是穿著明亮、神采奕奕的地跟我們互動、討論,並適時給予建議;當我們有疑惑困難時,她充滿愛的能量是我們最厚實的靠山,需要時,她總不吝出手,甚至帶著我們一起衝鋒陷陣,我感覺與她工作是種奇特的經驗,有種全然被關愛加信任的感覺,跟她做事既得到授權又感受到被提攜,讓人忍不住全力以赴,一齊追尋願景,在推動『媒體素養教育」過程中,她有形、無形的典範是:「堅持做認為對的事。」從她身上,我看到那種從真正信仰出發,隨時隨地散發的一種實踐、一種抱負的熱情!
Lucie往生後,「媒體素養教育」推廣工作持續進行,這幾年在教育部和許多傳播學者、教育專業以及全台多所媒體特色中心學校師生的努力和付出下,已有輝煌成果,今年(2011)將是落實媒體素養知能在教科書中的關鍵時刻,這樣的成果是Lucie遺願的里程碑,但我要講的神奇經驗是:這件事似乎她在天之靈依然念茲在茲幫大忙。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始終感覺她的愛一直伴隨我們:當我們缺人手時,最適任的人選就出現了,並且一來就全然投入;當工作遇到瓶頸時,奇妙的解決契機和緣分竟巧然聚足;當遇到棘手狀況時,經常徹夜難眠的我卻在第二天醒來時,靈光乍現有了答案…,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我總會心中暗念或對著夥伴們大叫:「這是Lucie老師幫的忙!」
最後我要說:敬愛的Lucie,感謝您讓我學會相信每一個人都力量!
敬愛的Lucie,您的愛將長留人間潤澤千千萬萬生命!
[記者、編輯/施佩儀、吳虹儀、廖翊築;攝影許天祥]
[本文同步刊載於新聞人報社正期刊287期2版,點下圖可完整瀏覽報紙內容]

[*新聞人報社正期刊2版記者、編輯群與Nlog旗下編輯記者分屬不同部門,Nlog僅負責刊載分享,如有相關意見仍可於下方留言,Nlog會將相關意見呈報給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