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應援團團員高大昌賣力的吶喊口號,炒熱現場的加油氛圍,帶領球迷呼喊他們心愛的球員。 |
揮別簽賭風暴,陪伴球隊走出低潮
站在最前線的崗位,帶領加油棒軍團
高聲詠唱勇士之歌,為球員護航、奔向勝利
「舉起你的右手,安打阿安打!」拿著大聲公,配合節奏強烈的大鼓,應援團吶喊出澎湃又有氣勢的口號,凝聚球迷的加油聲,形成龐大的聲勢,成為台灣職棒的特色之一。應援團的工作主要是串起球迷的熱情,跟著球隊南征北討,完成一季120場的比賽,如此勞心又勞力的工作,突顯他們對球隊堅定不移的精神,即便職棒近年來遭遇低潮,他們仍扮演著棒球場,永遠不會缺席的「第十人」。
援音鼓舞 球場新焦點
1991年日本中日龍隊來台灣比賽,國內第一次見識到國外應援團運用應援曲幫球員加油,統一獅應援團團長何信標,從那時起便開始研究如何融合口號與應援曲。漸漸地,各支球隊的應援團,從職棒元年鬆散的加油口號,到近十年來為球員製作應援曲,融合道具、加油手勢,成為球場上的另外一個焦點。
何信標,投入統一應援團,至今已邁向第22年,他回憶:「草創初期,應援團是由中華職棒大聯盟徵選而來,各團特色還沒那麼明顯。」到了職棒的第四年,聯盟將主導權歸還球隊,各支應援團才開始激盪出獨有的創意。兄弟象隊應援團團員高大昌也提到,早期應援曲都是以卡通、民謠為主,雖然特色較不明顯,但卻萌芽出「一人一曲」的加油方式。
|
|
「球迷聽到音樂就知道是我站上打擊區,這感覺很棒!」Lamigo桃猿隊球員鍾承佑興奮得說,Lamigo應援曲旋律的起承、節奏的快慢,相較於別隊的更完整,應援團團員邱信誠補充,Lamigo所有樂曲皆為原創,團隊會針對選手的個人特色、打擊特性等,製作樂曲的風格及長度,如陳金鋒、林智勝等這些明星球員,原本八小節的旋律便會改為十六小節,除了使樂曲更加完整,也有更多空間供球迷齊聲吶喊,營造氣勢磅礡的氣氛。
雖然應援曲能塑造球員特色,統一獅球員劉芙豪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巧妙運用球迷手中的加油棒不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引起球員關注,何信標感性地舉例:「前統一獅洋將佈雷的加油過程,是統一的經典作品。」
「投入應援團,需要具備極大的熱忱。」高大昌堅定地說,擔任應援團志工的他已邁向第十三個年頭,卻從未支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喜愛職棒的人寧可花三百元看一場舒舒服服的球賽。」他認為,球迷進場看球就是為了發洩情緒,但應援團代表的是球隊,不僅是球迷,無法自由地表達真正的情緒。
何信標更是以「吃力不討好」註解他的應援團生涯,他感慨地說:「做好,人家看到的是球隊表現;做不好,反而要被數落。」每當重要的比賽輸球後,許多球迷為了宣洩心中不滿,第一個責備對象就是應援團,應援團承受的不只是球隊輸球的鬱悶,還有球迷不分青紅皂白的謾罵。
整齊劃一的加油浪潮,需要應援團的牽引,才能營造聲勢浩大的氣勢。 |
「不過這就是應援團真正的價值所在,擔任球隊永遠的救援投手。」邱信誠舉今年Lamigo與統一獅爭奪上半季冠軍的過程為例,戰況白熱化階段,Lamigo連輸三場比賽,瞬間被統一獅拉開差距而失去奪下季冠軍的機會,Lamigo球迷相當氣憤、不諒解,甚至謾罵球隊,但應援團卻以鼓勵代替情緒性的責備,扮演球隊的精神支柱。
另一方面,近年台灣職棒遭遇許多放水打假球的球員簽賭案,讓球迷心灰意冷,也使場場都賣力為球隊加油的應援團錯愕,邱信誠回憶:「發生第一次簽賭案時,心情相當複雜。」他說,那時球賽還在進行中,上一秒還在幫球員加油、吹奏應援曲,下一秒就眼睜睜看著球員被警察押上車帶走。「心理這麼支持的球員,卻如此虧待我們。」他無奈地說,這樣的畫面不但諷刺,也很傷人。
但邱信誠認為,「痛就讓他痛,這個痛是大家都要過去的。」重點是經歷後,怎麼讓球迷重新相信職棒。因此,他選擇繼續待在應援團,這樣堅持的精神感動了球員。統一獅球員潘武雄表示,應援團裡的人大多是志工,沒拿過一毛錢,卻如此拚命,所以即便他傷痛在身,也想上場為他們拿下勝利。他說:「雖然有時候台上球迷很少,讓我覺得很心酸,但他們還是賣力地敲敲打打,想多做一些努力來回饋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