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子宜、楊昕、楊宜蓁 攝影/黃子宜】
為因應少子化,教育部設立「寄存名額」制度,引導大專院校主動減招。然而註冊率失真、台灣高教生師比過高、高教教育經費不足,皆導致高教教學品質下降,專家對此期盼教育部能公開關於寄存名額的歷年數據,及投入更多教育經費,提升高等教育整體教學品質。
寄存名額恐美化註冊率 師生比影響辦學成果
教育部自103學年度起建立寄存名額制度,讓各校可彈性調整內部名額,並強化學校的自我調控招生責任。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教育界普遍認為,該制度是為了美化註冊率,可能誤導考生選擇大專院校,由於校系招生人數減少後,計算註冊率的分母也會隨之減少,便能呈現高註冊率的假象。
寄存名額美化註冊率的同時亦可能使其失真,影響考生對校系的選擇。對此,高等教育司大學招生及助學科科長陳冠穎回應,將減少私校獎補助款,或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所以不會有註冊率失真的情形。另外,尤榮輝也說明,民眾應避免將註冊率視為單一參考數據,建議透過「校務資訊公開平臺」等管道,了解該校的註冊率、生師比及財務狀況,評斷大專院校的辦學品質。
台灣高等教育生師比過高,盼政府補助高等教育。
除以註冊率判斷校系辦學成果,尤榮輝提及,生師比也是考量的一大指標。中華民國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何明果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高等教育生師比為16:1,但台灣高等教育生師比卻是24:1。他表示,由於高等教育不如國民基本教育,能受到政府高額補助,導致校方需藉由擴充學生名額補足教學成本,使生師比過高,整體教學品質下降。
私校經費不足 理事長:集中資源提升教育品質
此外,校方財政受寄存名額影響而入不敷出所採取的措施,也將導致教學品質受影響。校方財政受寄存名額影響而入不敷出所採取的措施,也將導致教學品質受影響。尤榮輝說明,如今教育部雖有提供私立大學補助,但所獲的經費仍不足,故校方會透過減少設備投資的金額、大量聘用鐘點費較教授低的兼任教師減少支出,學生權益及教師薪資待遇卻也因此受到影響,使私立大學競爭力落後國立大學,形成私校招生不足的惡性循環。
設立寄存名額是期望各校能彈性調整招生名額,但目前仍無法解決大專院校因少子化導致的招生問題。尤榮輝呼籲,教育部應公開各年度寄存名額數及歷年招生人數變動,讓考生了解真實數據,也建議政府大量提高教育補助經費,提供各校足夠的經費辦學,並讓辦學成效不佳的學校盡快退場,將現有的教學及經費資源集中於辦學成效佳的學校,以提升教育品質。何明果也期盼藉由寄存名額,將生師比縮減為合適的比例,平均分配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有效提升教學品質,使寄存名額的制度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