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金馬58特輯》化失戀為創作動力 黃詩柔盼作品療癒大眾

【記者/鄭犖卿、郭思涵 首圖/黃詩柔提供】

《水中的女孩》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導演黃詩柔透過動畫,開啟與失戀觀眾的對話,他認為,因為動畫能夠更輕柔地承接感受,比起言語展現出更多力量。黃詩柔透過創作撫平自己在愛情中的傷痛,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從作品中看見自己的故事。

黃詩柔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主要以插畫與手繪動畫述說故事,作品風格詩意、柔美、療癒,擅長女性感官感覺的視覺化,代表作《無瑕》、《水中的女孩》兩部作品有著緊密連結。《無瑕》為《水中的女孩》的早期版本,相較前者著墨於愛情上的得與失,《水中的女孩》則聚焦在「心碎」以及「自我療癒」的歷程中。

躺在回憶的流水中 細細體會最初悸動

《水中的女孩》原形為因失戀而隨筆畫下的插畫,黃詩柔在無法承擔失去愛情的傷痛下,開啟後續一連串的創作,「愛情中的自己是順著情緒在流動,當水流大時會整個被沖走;水流小時,又覺得自己漂浮著,被水包圍很舒服。」自從歷經了這段感情,他開始學習觀察自身感受, 更萌發在動畫片中使用「水」象徵著「情緒」的創意發想。

照片:黃詩柔提供

《水中的女孩》原形為因失戀而隨筆畫下的插畫。(圖片:黃詩柔提供)

黃詩柔將昔日戀情做為《水中的女孩》創作基底,他說到,對方明明是一位「句點王」,在他人眼裡冷若冰霜,但還是讓他陷入愛河,由於舊情人的木訥性格,因此只要對方給予一點點的回應,自己就會很開心。

過去戀愛中的種種回憶,黃詩柔也巧妙的安排進作品裡。動畫片中,男人在女人耳邊呢喃,說著無法解讀的言語,他解釋,「愛跟慾望是很私密的東西,沒有人能透徹體悟在這之下的真正涵義與渴望,唯有身在當下的人才會知道。」

黃詩柔認為,情侶之間親密的肢體碰觸、言語中高濃度的愛意,在分手後去回顧時,往往令人懊悔不已,有別於當下心甘情願的付出,但也只有身為「當局者」的他們才能領會最初的悸動。

照片:黃詩柔提供黃詩柔認為,只有「當局者」才能領會最初的悸動。(圖片:黃詩柔提供)

脫下層層糖衣 勇敢面對傷痕累累的身心靈

《水中的女孩》耗時3年創作,黃詩柔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巧芳協助下,讓作品展現出最真實的自己。回想起創作初期,他常常憶起那段受傷的感情,不願將失戀的痛苦呈現於作品之中。

黃詩柔提及,為了掩飾失戀的傷口,他將初作的稜角磨平且美化,但在與林巧芳多番討論後,逐漸了解傷疤結痂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深刻體悟「感情中的不愉快才是真實的情緒」,使他勇敢正視愛情中的得失,因此將作品逐漸從第一人稱的視角抽離,改以更全面的第三人稱視角敘述故事,並在創作過程中調適自己的狀態,重新組織故事。隨著時間推移與自我溝通,黃詩柔敢於面對心中傷痛,並與自己和解,更在動畫中,以「女人與女孩的和解」,揭示著他的蛻變。

照片:黃詩柔提供黃詩柔以「女人與女孩的和解」,揭示著他的蛻變。(圖片:黃詩柔提供)

黃詩柔表示,除了作品帶來的層層挑戰,心靈上的孤獨以及身體上的負擔更是創作中最大的考驗。工作量過大和對自我的高度期許,都間接導致心理壓力與日俱增,且過度使用手腕,造成手部受傷,也需要持續的復健治療,才能繼續創作。即便如此,黃詩柔提到,每當又完成了幾秒鐘的動畫,就會替自己增加繼續前進的動力。

在傷痛中成長就是一份送給自己禮物

「《水中的女孩》算是失戀過後的一份禮物,但不是他給我的,是我自己找到的。」黃詩柔認為,《水中的女孩》的出現,正代表和前任的道別與重新再出發,而他也逐漸從失戀的陰霾走出來。他表示,自己一個人可以很開心,不會被任何感受給束縛,單身其實很自由,現在也希望未來的自己能更好。

照片:黃詩柔提供黃詩柔期盼能以作品撫慰每個受傷的心靈。(圖片:黃詩柔提供)

提及未來的藍圖規劃,黃詩柔透露正在製做以「如何接納悲傷」為主題的作品,而在創作的旅途中,他認為,能與許多觀點相近的創作者一同共事是榮幸且幸福的,他深盼自己持續運用自身專業說出更多撼動人心的故事,以此撫慰每一個受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