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藍誼軒、楊曼伶 照片/取自牽猴子行銷、金馬影展臉書 首圖/取自金馬影展臉書】
導演陳玉勳靠著自編自導的愛情喜劇《消失的情人節》,在第57屆金馬獎中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這是繼他25年前的《熱帶魚》獲最佳原著劇本獎後,再度獲得評審肯定,不僅如此,他在今年也拿下首座最佳導演獎。在電影中,陳玉勳加入20年前純樸的溫度,以紀念「老派文化」,同時期望觀眾在觀賞喜劇時能獲得愉悅之外,還可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悟。
在電影《消失的情人節》中,女主角楊曉淇為一名30歲的郵局員工,但他的生活步調總是比別人快一拍,在情人節前一晚以為真愛即將來臨的他,一覺醒來卻發現情人節已經過了,連每天都會來郵局寄信的男主角阿泰也不再出現,於是楊曉淇便獨自踏上一段找回記憶的奇幻旅程。
保留被時代沖洗掉的美好 與年輕的自我相遇
在過去生涯中,陳玉勳共執導《熱帶魚》、《總舖師》等4部經典作品,而近期上映的《消失的情人節》故事原型,就是來自於20年前的創作,這些年透過感情的堆疊和拍攝技術的進步,終於完成了他年輕時就想拍的作品。他表示,「第五部我想回到最初的單純,和20年前的自己相逢並結合」,而這次能夠如願完成電影,也令他感到非常開心。
《消失的情人節》雖然是描寫現代社會的男女愛情,但電影中出現了許多復古元素,例如到郵局寄平信,或是廣播電台中的Call in環節。陳玉勳提及,這些事物對於年輕時的他來說習以為常,因此才決定使用這種形式,將寫信作為男女主角20年來的聯絡管道,另一方面,也因阿泰的個性不擅表達,寫信便成為了唯一能抒發情感的窗口。
「不論寫信或是聽廣播,都是在表達男女主角的孤單寂寞。」陳玉勳說,不只阿泰,對於一直在等待愛情來臨、孤單寂寞的楊曉淇而言,電台廣播就像是朋友一般陪她聊天談心。
《消失的情人節》雖描寫現代社會的男女愛情,但也出現了復古元素。(照片:取自牽猴子行銷)
陳玉勳認為,寫信和聽廣播是舊時代美好的生活行為,但因時代變遷而逐漸消失,令他感到相當不捨,於是決定將這個元素加進電影中,用來紀念這些「老派文化」。
深入劇情 才能有共鳴
雖然陳玉勳已是台灣知名的喜劇導演,但他坦言,在男女主角的設定下,若要抓住喜劇的調子和節奏,依然是執導這部電影時面臨到最大的挑戰。
他指出,要讓性格迥異的兩人在沒有交往的情況中,就產生出動人的情感,必須依靠足夠的經驗,才容易和演員溝通每個角色的內心行為,將較難詮釋的片段發揮出最好的狀態。
此外,對於劇本的撰寫,他認為,劇本中角色要寫得夠生動,才能讓觀眾有所共鳴,而自己也必須深入了解劇情和人物,才可以使整個劇組在有限的預算和時間下完成這部電影。
陳玉勳(左)仍想嘗試寫作推理驚悚片的劇本,繼續挑戰自己。(照片:取自金馬影展臉書)
喜劇鬼才的悲劇電影
被外界封為喜劇鬼才的陳玉勳提及,一般大眾總是帶著「輕視」的眼光看待喜劇,覺得進去戲院笑一笑,沒有什麼營養,但其實陳玉勳心中,並不認為自己只是一位單純的喜劇導演。
「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不喜歡讓人難過」,陳玉勳分享,因不喜歡用悲慘的故事讓觀眾情緒太沉重,所以以往拍攝喜劇電影時,其實都是用「搞笑」的方式呈現「悲劇」,他希望觀眾在看電影時,能夠舒服、愉快,但於此同時,又可以從中得到體悟。
問及未來的導演之路,陳玉勳認為,自己的年紀已大,拍攝電影需要用到很多腦力、體力和熱情,他不敢確定未來是否還能繼續待在電影產業中,但若還有機會,他仍想嘗試寫作推理驚悚片的劇本,繼續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