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金馬54入圍特輯》創造台灣的卡通明星 邱立偉開啟動畫新視界

【記者/游育澤 攝影/鄭羽婷 首圖取自YouTube:BarkleyTheCat Official Channel】

卡通,是陪伴我們度過童年的好夥伴。舉凡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海綿寶寶,又或者是日本的哆啦a夢、Hello Kitty……。咦?伴我們度過童年的怎麼都是外國的卡通明星?那,台灣的卡通明星呢?

這是導演邱立偉與他的團隊Studio 2耗時三年製作的《小貓巴克里》的創作初衷,也希望帶給台灣孩子快樂的願望。動畫長片《小貓巴克里》不僅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更入圍了亞洲最具指標的韓國首爾國際動畫影展。

《小貓巴克里》描述一個失去雙親的人類小男孩—魚嘟,在陰錯陽差之下闖入了一個動物城市,在這裡認識了小貓巴克里以及其他動物夥伴,同時也發現這個城市被一個號稱自己是大師的人類騙子所控制。魚嘟和巴克里將會揭開大師的陰謀並且幫魚嘟找到回家的路。

從電視起步,進軍電影市場

出生在台南仁德鄉的邱立偉,從小和眷村的小孩一起長大、玩在一起,使他對鄉村及眷村都有份獨特的情感。而這正也是在全台灣的動畫產業都選擇在台北設立公司,邱立偉導演卻毅然決然的選擇在台南成立動畫製作公司,並帶領他的Stuio 2團隊持續創作新作品。

攝影:邱羽婷邱立偉暢談製作《小貓巴克里》的過程。

談及電影是否是一開始的計畫,「電影是大家的夢想」邱立偉笑著說。台灣早期的動畫相關產業皆是幫其他動畫大國代工,諸如美國、日本等。在如此的環境下,台灣的動畫相關技術其實早已相當成熟。「我們有了美麗的畫面、先進的技術,但這並不代表就有了市場」,邱立偉表示,電影和電視最大的差別,需要考慮市場與否,因此團隊決定先從電視動畫開始起步。之後也因為電視動畫廣受各界好評,甚至將版權銷售至多達33個國家,且不時有是否有作第二季、第三季打算的詢問,讓他們覺得「或許可以試試看」。

尋找屬於台灣的故事

「觀眾選擇電影並不只是在它的畫面,更著重在它的故事」,邱立偉認為。眼觀二戰後日本,在戰敗後的動畫卻是像原子小金剛、哆啦a夢這種充滿了未來風格,就好像向未來展望般,但我們卻是一直回頭看,白蛇傳、西遊記,換湯不換藥。

劇照《小貓巴克里》劇照。(圖片取自YouTube:BarkleyTheCat Official Channel)

因此邱立偉急切著尋找屬於台灣的故事。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常常需要在台南台北間流動,也因此每次回到台南,就會再多看看這塊地方兩眼。像是最近台南正推動鐵路地下化,將來地上的這些鐵路可能將不復存在,「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將它給保存下來」。這就是台灣原生的故事,可能在街邊小巷、也可能在轉角的便利商店、甚至就在我們的周圍,那就是屬於台灣,最原本的故事。

角色「大整形」 盼巴克里成為「陪伴長大的卡通明星」

而讓許多老觀眾最感到疑惑的,可能就是從電視到電影之間,巴克里卻好像經歷了「大整形」。邱立偉坦言,一開始製作電視動畫的設想並不夠周全,角色特徵較不明顯,「因此我們認為改變是必須的」。動畫角色的樣貌確實常常改變,就像米老鼠最初的設計與現在活靈活現的模樣不盡相同。「只是我們可能整形的比較多」邱立偉苦笑說。至於故事方面,電視版和電影版也是有相當的出入。導演解釋,「其實一開始的設想是要做個巴克里的前傳,但最後也是因為設想不夠完整,只好作罷」。而關於小貓巴克里後續的作品,邱立偉清楚的表示將會繼續使用電影版的角色形象,往後事背景也會更加周全的去思考。

攝影:邱羽婷邱立偉希望巴克里成為伴隨我們長大的卡通明星。

提到了未來是否還有其他風格的動畫作品,邱立偉說還需要再尋找台灣真正需要的電影故事,「如果小貓巴克里算是『當代動畫』的話,那我們依舊還缺少那份『未來展望』。」同時也希望不管是現在的觀眾,或是未來的觀眾,都能夠將巴克里當成那個陪伴我們長大的卡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