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方文化差異而言,香港與台灣其實差別不大,雙方也很注重傳統節日,每逢過節,街道上總會充斥著一股濃烈的節日氣氛,十分熱鬧。不過,有點不適應的是,台灣只放寒假和暑假的長假,然而在香港,西方的節日如聖誕節和復活節等,我們都會放一段大約一到兩星期的假期,大家通常會利用這段時間來一趟旅行,沈澱一下心情,享受一下周遭的節日氣氛。
來到台灣念書後,我特別懷念過去在香港過聖誕節的情境,街上都佈置得美輪美奐,每個商場都會有不同主題的聖誕節活動,朋友們都會舉辦一些聖誕派對,盡情地狂歡,一起聯絡一下感情,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聖誕節歡樂的氣息。我覺得台灣學生都很愛問我一個問題:「你看得懂繁體字嗎?」我整個臉都變很囧了。香港一直以來都是用繁體字,所以下次遇到香港的朋友記得不要再問同樣的問題。
來到台灣念書後,我特別懷念過去在香港過聖誕節的情境,街上都佈置得美輪美奐,每個商場都會有不同主題的聖誕節活動,朋友們都會舉辦一些聖誕派對,盡情地狂歡,一起聯絡一下感情,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聖誕節歡樂的氣息。我覺得台灣學生都很愛問我一個問題:「你看得懂繁體字嗎?」我整個臉都變很囧了。香港一直以來都是用繁體字,所以下次遇到香港的朋友記得不要再問同樣的問題。
歷史文化才是道地美味
雖然香港被譽為美食天堂,但是台灣也有很多美食,我也很愛這些好吃又划算的小吃,特別是雞排、滷味、碳烤、起司馬鈴薯、大腸麵線、仙草凍鮮奶……多不勝數,夜市文化應該只有在台灣才能感受得到吧!有人說台灣的夜市很擠很不好逛,而且這些食物感覺都很髒,甚至最近我還聽說士林夜市要改建成室內,我覺得台灣政府沒必要這樣做,一方面浪費資源,使廠商的營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破壞了傳統的歷史文化,就好像香港的大排檔,看起來很髒,可是吃起來卻是最道地最美味的美食,有時候看起來舊舊的、不起眼的商店,卻是最有意義的、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東西,無必要故意修繕反而是最自然、懷舊、最吸金的景點,何必多此一舉呢!
台灣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每個台灣人都很熱情,很親切地對待新朋友,你們都很單純、很可愛、很容易相處……我記得第一次接觸台灣同學,他們一直叫我教他們廣東話,我就教他們錯的東西,他們毫無保留地相信我,還很認真地去學了一個學期,才知道被我騙了。還記得有一次搭公車時我身上沒有零錢,有一個女大生毫不猶豫地掏錢出來,幫我這個陌生人解決問題,那一剎那真的很感動呢!如果是在香港,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是詐騙集團吧!怎會肯主動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呢?
教育制度與態度 台港學生兩樣情
台灣的教育與香港比較差異大,我從沒有想過升上大學以後,還是要用翻譯書,香港大部分的中學都是全英授課,我自問自己的英文程度十分不好,但我並不認為自身程度不好而就要逃避全英文的教育,英文是國際的共同語言,來到台灣後,我漸漸地對英文的接觸愈來愈少,英文程度變得愈來愈爛,我想我比香港的小學生英文程度還不如吧!我覺得語言是需要透過環境逼出來的,如果是因為害怕英文而抵制學習,學校是因為學生的反對而讓步,那台灣整體英文的水平教育很難與國際化接軌。
我曾聽說台灣的教育一路都是「背多分」,大家都只注重讀書,其他的興趣和才藝培養卻不太重視,學生們都是死死地讀書,很少主動提出問題,甚至不會自己去探討知識的真相,很多學生認為老師講什麼都是對的,從不質疑,全然接受,有時候看到同學們在網誌一直批評、罵老師的不對,卻不敢當面跟老師辯論,一直在背後埋怨,我真很不喜歡這種學習態度,我喜歡有話直說,不爽就表現出來,以客觀的態度批評別人之餘也要甘心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雙方才會有改善的空間。
大學應該是自由學習的,不應該有點名和座位制度,應該有自由選擇老師授課和課程類型的權力,如果學校太強制學生的自由,便會侷限了學生們的自由發展,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應該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要不要來上課的後果應該由學生們自行衡量,自行承擔。
總而言之,以上只是我個人見解,如有得罪,在此致歉!整體來講,我蠻喜歡台灣這個地方,因為在台灣生活比較沒有太大的壓力,與人相處比較單純、融洽,可能是香港競爭太大,步伐太快,我跟不上步調吧!
[王婉怡/作者為傳管系一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