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縣市長選舉,許多年輕人皆為首投族,但返鄉投票意願低落,其中或受車資、課業及工作等因素限制,但對政治冷感、對候選人、甚至對選舉制度不信任者也有,又以政治冷感居多。
據台灣指標民調統計,執政國民黨當局支持度逐年下降,民眾對國民黨信任指數只剩24%,包括大埔事件、318服貿強行通過、食安問題及多起社會紛爭,顯示政府處理重大民生議題一意孤行,故許多團體號召用選票「教訓」執政當局。不僅如此,這場選戰象徵公民力量全力一搏,不只是執政者價值觀與公民意識的對決,也被視為318太陽花運動的成果驗收,許多社運參與者更直接投入地方選舉,試圖進入體制改革。
但青年對政治冷感,拒絕返鄉投票仍普遍存在,實為可惜。政治作為社會參與的方式之一,選舉並非只選出首長治理縣市政,做不好再怨嘆自己把權力賣斷了四年,選出可落實監督縣市首長的縣市議員同樣重要。此外,選舉仍然是讓政績不佳的執政當局垮台的重要手段,同時讓優質的候選人能為人民服務,讓好政見有施行的可能。目光放遠,更要促使政治不再只是政黨對立、選邊站。
長久以來,藍綠惡鬥讓社會掉入統治階級塑造的「非藍即綠」、唯國、民兩黨掌握發言權的「虛假意識」中,漸漸對政治厭惡,認為政治充滿分贓、抹黑。此次選戰,不僅要挑戰長期欺壓台灣人的國民黨;第二大黨民進黨若同樣放任不公義的政策,也要被選票批判、檢視。但也別忘了,這次大選一大特色,從地方里長、市議員到縣市首長,許多新興政黨和團體也推出候選人,政見思維跳脫藍綠既有價值,以更實際創新的方式關注民生議題,不再只比誰牛肉大塊,誰支票開得多。
因此,年輕人不要認為政治太複雜、太髒不想碰,政治不髒,髒的是假政治之名施行暴政的無良政客!好候選人、好政見需要你的支持,才能改變你所討厭的政治環境。
最後,無論最後誰當選,自由民主的康莊大道不會因數千萬張選票就鋪設完成,未來公民的監督、制衡、罷免,才是讓這條大道平穩順暢的壓路機,民主不該只展現在為時半年的嘉年華造勢活動,而應該永遠活在台灣這塊寶島上,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