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看法]敬老传统&香港情怀–刘嘉玲封后谈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两大”特色”

[文/崔珊珊]
顶着无数的猜测和质疑,2011年4月17日晚,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香港文化中心如期举行。不出意料的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成为当晚最大赢家,包揽了最佳导演在内的六个奖项,而刘嘉玲也是凭借该片成为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

这样的结果,在意料之中——
不是她还会是谁呢?看完当晚的直播,似乎无论是制片、导演、演员、还是影迷,都可以伸个懒腰洗洗睡了。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结果,其实还是难拂众望:无数影迷每年对金像奖的等待,就这样的结果?入围和获奖的作品,似乎都没有达到观众眼中金像奖本应该达到的水准。

应该是刘嘉玲,但其实想想,又不该是刘嘉玲。首先《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部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并不能体现金像奖本身所应该达到,至少是港片影迷心中应该达到的层次;其次刘嘉玲在这部电影中的戏份,总的算来还不如李冰冰来的多,到底女主角是谁,观众都还在犯迷糊,固然女主角与女配角的界定不能简单的以戏份多少划分,但是戏份问题依然扑朔迷离,所以才有了内定之说。因而有人戏谑:貂蝉是应该成为《三国》里的最佳女主角吧!

刘嘉玲封后,最合理的解释是金像奖一直以来的敬老传统,2009年的影后给了60岁的鲍起静,2010年的影后又给了50多岁的惠英红。刘几十年如一日拍片接片,为港片繁荣苦劳不少,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之前五次被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都失之交臂,第六次提名并获奖安慰她,也是人之常情吧;屡次遭遇对手兼情敌张曼玉而又无力还手,这份委屈,更是要同情的;最最重要的是,本届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名单里,薛凯琪、汤唯、杨千桦、何超仪,个个都是刘嘉玲眼里的小女孩级的人物,和她,不说演技,就凭年龄和资历,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对手太弱,也是刘摘冠的原因。

由此看来,尽管难平众议,刘的封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本届金像奖的获奖名单来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拿下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六项大奖,《打擂台》也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配角三个大奖,典型的尊重老人〈刘嘉玲拿影后〉和鼓励后进,整个金像奖,成了香港人的自娱自乐自弹自唱,延续了这几年香港电影圈情怀为上的路线。把大多数的奖项都送进了香港电影人自己的包里,分肉分得也恰到好处,大部分获得提名的电影,都在理所应当的领域获得了自己的安慰。在几个大奖上,既照顾了像徐克、刘嘉玲这样资深电影人的情绪,又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未来派——谢霆峰,在一夜之间,成功造就了两对双双获得影帝、影后的夫妻,如此混乱的局面,最终只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坚守并且突出香港电影的情怀,金像奖,是香港人的!我不跟台湾玩,也不带着大陆人玩!

可是这样一来,金像奖变成了什么?好像是颁奖过程是众人操刀分肉,颁奖后的庆祝又是烹肉而食的晚宴一般。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港片大量减产,票房连续下滑,当年那个繁华似锦、烈火油烹的时代,俨然成了影迷回忆时的谈资。而金像奖,也因不允许非香港制造拒绝入为和参选,而备受各方质疑。香港电影和金像奖,怎么了?

在华语电影大奖中,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唯一一个在入围标准上设置了区域性障碍的奖项,严格的入围条件将不少内地和台湾地区的优秀电影拒之门外。在这个问题上,前任金像奖主席文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奖项本来就是为了表彰和鼓励为香港电影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电影人而设立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不是为了迎合所有华语片而设置的,它从诞生之初就明确了它的区域性特点,我们面对的就是香港电影从业者。”

诚然,在华语电影圈,大陆有金鸡百花奖、台湾有金马奖、香港有金像奖,允不允许非本地的电影入围是主办方自己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不应该指责金像奖关起门来玩自己的。但是时代变了,纯粹的香港制造越来越少,更多的电影走向合拍,严格的要求只会使金像奖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

振兴金像奖,最重要的基础工程还是提高港片质量和数量,不断进行创新满足市场需要,尤其在培养新一带电影人身上要花费很大力气;其次就是要在保证金像奖“区域性”这个特色的同时稍微放宽要求,比如最佳导演候选人必须是持有香港永久居住身分证香港居民这一项就可以放宽,因为不是有无一张身分证就可以说明是否为香港电影作出了贡献。

叹息港片大不如前,批评金像奖故步自封,其实还是因为在广大影迷心中,对香港电影,有太多太多的关切。尤其是对于大陆影迷,在80末大陆电影低迷的时候,香港电影,满足了无数电影爱好者的梦!陈嘉上导演说,香港电影的强盛在与他代表了一种平民文化。想一想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罗启锐的《岁月神偷》,我们对香港电影,其实还是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作者为世新大学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