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 攝影,人與影像的緣分 [張國耀專訪­]

【記者/黃登昌  圖片提供/ 張國耀 】

『』攝影是一種緣分也是一張門票』』

             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攝影師說。


簡介: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影像工作者
1988出生馬來西亞吉隆坡,現在居住台灣,台北
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 
目前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藝術媒體研究所 
因攝影是平面設計的元素之一,故加入輔大攝影社開始學拍照,從此愛不釋手 
喜歡拍攝靜物動物空間人物肖像攝影作品多以黑白攝影呈現 

 國耀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很有想法,年輕的外表下,卻擁有一個超乎年齡的成熟,並藉由影像來訴諸對萬物的觀點,為何他的照片如此地吸引人?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就是國耀的作品大多以黑白色調呈現,他曾說「黑白的色彩,可以暫時使我的心平靜下來」,當然其中的虛實與神祕感常在攝影界被討論,但有想法的國耀,造就了屬於「他」的風格。

相機、手機、行車紀錄器,攝影不應該局限於器材

  談到使用的攝影器材,是許多攝影人一定會聊到的話題,尤其現在街頭專業的單眼相機幾乎人手一台。「什麼樣的照片是好作品?他必須是被相機所拍攝嗎?」國耀解釋一般人對於『好照片』的盲點;他認為攝影不應該局限於器材,以這次的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為例,其中有一個作品是用裁圖的,不是用拍攝的,為什麼能被受肯定,原因在於『影像』本身的呈現。影像的完成有多種製造方式,相機不只是唯一的工具,用什麼器材並不是重點,『影像』才是。

國耀也有很多作品是由手機完成的。

浮標載浮載沉,靈感何時上鉤?


   「攝影有別於拍照在於影像者的創作是有內容的,非娛樂好看而已。」去尋找一個好的創作題材必定是件困難的事吧,《百歲》是國耀著名的作品,在國內外相當具有知名性,甚至受到國家地理雜誌的青睞,國耀說會拍攝這個題材是因為大四的畢業製作,和設計系原先較藝術性的展演不同,他選擇使用【攝影】的方式來進行,當時正逢建國百年,國耀打算藉著這個機會拍一百位百歲的老人。

 剛開始只是單純按照計畫走,不過到後來,他開始看見老人們背後的故事,深入這個題材給大家看到的不只是百歲的老人,而是現實社會的問題,人口老化等議題,都能在《百歲》中發現。比起按照計畫進行,發現比一切來的重要,有時突如其來的新事物,會帶來新的眼界與觀點,形成了和原先計畫不同的『題材』。


用不一的角度去看照片,有時候會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喀擦,六十分之一的思考

按下快門的瞬間,是麼樣的動機拍了這張照,就在六十分之一秒的時間,攝影人在思考什麼?國耀表示礙於時間、空間隨時變動的考量,許多機會稍縱即逝,做太多思考可能會錯過,不過首先攝影人還是得要培養對周遭敏銳的觀察力,才可以看見很多別人看不到的『驚喜』。

 計畫趕不上變化,攝影最有趣的就是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凝結住動人的一幕,那麼有時間做思考嗎?在國耀分享它的作品中也發現到,有些照片的細節是當下沒發現到,事後卻發現到它有獨特韻味,或許所謂的思考也是在按下快門之後吧。

時空的轉變,風格的轉變

 國耀提到:「 「一位影像工作者/藝術家都是以10年為一個單位做觀察或轉變的,目前還在第一個十年內,嚴格來說都還在摸索中,攝影看起來很簡單沒錯,但攝影藝術的養成絕對沒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與國耀的Q&A

Q1:剛接觸攝影時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

張國耀:開始拍照沒有遇到挫折,因為很享受學習的過程,偶爾拍到幾張喜歡的照片就會很開心。如果說要有挫折的話,應該是在所有基本功都會之後卻拍不出自己要的東西,會很挫折。

Q2:對新手有什麼建議與期許嗎?

張國耀:最重要的是要快樂地拍照,快樂的學習,享受那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