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
世新大學新聞系實習媒體「小世界」,日前出傳出記者傅心怡所寫有關學費的稿件遭到撤除,引發各界嘩然。傅心怡的臉書寫著:「舍我先生,我要說話」表達對撤稿的不滿,不過系方回覆,並非因為校方施壓,而是根據刊物定位做的決定。
姑且不論「小世界」撤稿的原因,這樣的過程已引發外界諸多揣測,對於學校的形像也造成負面影響。事實上,這次的撤稿事件並不是個案,許多學校的實習媒體都發生過類似的爭議,雖然未必是撤稿,但因「非技術」因素要求實習媒體更改內容的情形時有所聞。
媒體的自主性一直是公民關注的重要議題,圖為2012年7月31日反旺旺中時併購中嘉行動。 攝影 曾原信
許多人或許覺得,發生這樣的事並沒有什麼大了,未來在業界也一樣會遇到類似的情形,學校也只是社會的縮影,這樣作也只是讓學生提早「社會化」,學生早點了解業界的生態,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但,如果是這樣,何不甘脆讓學生直接去業界工作,直接「社會化」就好了,學校的存在還有什麼必要?更何況,未來的記者如果遇到老闆不當對待,就只能摸摸鼻子隨波逐流,難道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徜若真是如此,學校又有什麼存在的理由?何不高中畢業就去業界工作?或者請業者自己辦學校,直接教授業界的工作倫理及價值,按表操課,大家都會開開心心,也不會認知失諧。
「新聞教育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討論課題,特別是社會及媒體境變化快速,新聞媒體的傳統價值大受挑戰,老闆為了私己利益干預記者的情況再普通也不過,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必須努力的告訴學生如何在現實環境中實踐理想。
理想上,新聞教育除了技術訓練及社會科學知識的養成外,如何培養實踐理念的勇氣與能力,培養一種有知識、有技巧的反思與批判能力也是同等重要。老師及學校也必須容許被學生討論批評與討論空間,甚至鼓勵這樣的行為。反叛是需要練習的,當一個學生在學校無法有道理、有知識、有勇氣、有技巧地批評學校和他的老師,就算畢業之後當了記者,被馴化慣的新聞人,也很難有力量地批評政府錯誤的施為,或者抵擋老闆不當的要求。新聞工作最重要的精神是「反叛」,學校本是學生學習反叛的重要場域。
當然, 業界不是鐵板一塊,並不是所有的媒體老闆或主管都是唯利是圖、欺壓勞工,記者和主管的關係也不是全有全無的零和戰爭, 但白說,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或能力,甚至是機運可能對抗老闆。況且,對抗,也不是實踐理想的唯一方式,只是傳播教育該如何告訴學生在現實的環境中實踐理想,其實是更重要的「實務」課程。
如果主管要你作腦殘新聞,除了順從或反對,有沒有什麼回應的方法?老闆要你作置入性行銷,除了乖乖接受或大聲說「不」,還有什麼回應的方式?如果你被不當調職或無故解職,除了摸摸鼻子自認倒楣,幹在心裡,有沒有什麼申訴管道?如何尋求法律救濟?面對自己的權益不當受損的危機,是不是早該組工會?你知道如何組工會嗎?
面對上述的問題,有沒有什麼記實避禍的策略?有那些內部與外界的資源可以協助?前輩的「成功」經驗如何取得?這些都是新聞教育必須反覆思索、研究、互動、模擬、實踐的課題,但也是新聞教育經常忽略的問題。
外界的環境對新聞理想不友善,有時候其實是「宿命」,也是必然,理想和現實本來就有差距,只是新聞教育若直接放棄理想,或無法應變現實,與實務對話,那麼新聞教育存在的意義,恐怕得重新討論了。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並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為傳播公民權。
●編按:本[N看法]歡迎世新大學校內外人士投稿,題材以學生話題、教育、多元文化、社會議題皆可,有興趣者,可投稿至www.nlognews555.com
世新大學新聞系實習媒體「小世界」,日前出傳出記者傅心怡所寫有關學費的稿件遭到撤除,引發各界嘩然。傅心怡的臉書寫著:「舍我先生,我要說話」表達對撤稿的不滿,不過系方回覆,並非因為校方施壓,而是根據刊物定位做的決定。
姑且不論「小世界」撤稿的原因,這樣的過程已引發外界諸多揣測,對於學校的形像也造成負面影響。事實上,這次的撤稿事件並不是個案,許多學校的實習媒體都發生過類似的爭議,雖然未必是撤稿,但因「非技術」因素要求實習媒體更改內容的情形時有所聞。
媒體的自主性一直是公民關注的重要議題,圖為2012年7月31日反旺旺中時併購中嘉行動。 攝影 曾原信 |
許多人或許覺得,發生這樣的事並沒有什麼大了,未來在業界也一樣會遇到類似的情形,學校也只是社會的縮影,這樣作也只是讓學生提早「社會化」,學生早點了解業界的生態,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但,如果是這樣,何不甘脆讓學生直接去業界工作,直接「社會化」就好了,學校的存在還有什麼必要?更何況,未來的記者如果遇到老闆不當對待,就只能摸摸鼻子隨波逐流,難道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徜若真是如此,學校又有什麼存在的理由?何不高中畢業就去業界工作?或者請業者自己辦學校,直接教授業界的工作倫理及價值,按表操課,大家都會開開心心,也不會認知失諧。
「新聞教育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討論課題,特別是社會及媒體境變化快速,新聞媒體的傳統價值大受挑戰,老闆為了私己利益干預記者的情況再普通也不過,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必須努力的告訴學生如何在現實環境中實踐理想。
理想上,新聞教育除了技術訓練及社會科學知識的養成外,如何培養實踐理念的勇氣與能力,培養一種有知識、有技巧的反思與批判能力也是同等重要。老師及學校也必須容許被學生討論批評與討論空間,甚至鼓勵這樣的行為。反叛是需要練習的,當一個學生在學校無法有道理、有知識、有勇氣、有技巧地批評學校和他的老師,就算畢業之後當了記者,被馴化慣的新聞人,也很難有力量地批評政府錯誤的施為,或者抵擋老闆不當的要求。新聞工作最重要的精神是「反叛」,學校本是學生學習反叛的重要場域。
當然, 業界不是鐵板一塊,並不是所有的媒體老闆或主管都是唯利是圖、欺壓勞工,記者和主管的關係也不是全有全無的零和戰爭, 但白說,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或能力,甚至是機運可能對抗老闆。況且,對抗,也不是實踐理想的唯一方式,只是傳播教育該如何告訴學生在現實的環境中實踐理想,其實是更重要的「實務」課程。
如果主管要你作腦殘新聞,除了順從或反對,有沒有什麼回應的方法?老闆要你作置入性行銷,除了乖乖接受或大聲說「不」,還有什麼回應的方式?如果你被不當調職或無故解職,除了摸摸鼻子自認倒楣,幹在心裡,有沒有什麼申訴管道?如何尋求法律救濟?面對自己的權益不當受損的危機,是不是早該組工會?你知道如何組工會嗎?
面對上述的問題,有沒有什麼記實避禍的策略?有那些內部與外界的資源可以協助?前輩的「成功」經驗如何取得?這些都是新聞教育必須反覆思索、研究、互動、模擬、實踐的課題,但也是新聞教育經常忽略的問題。
外界的環境對新聞理想不友善,有時候其實是「宿命」,也是必然,理想和現實本來就有差距,只是新聞教育若直接放棄理想,或無法應變現實,與實務對話,那麼新聞教育存在的意義,恐怕得重新討論了。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並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為傳播公民權。
●編按:本[N看法]歡迎世新大學校內外人士投稿,題材以學生話題、教育、多元文化、社會議題皆可,有興趣者,可投稿至www.nlognews55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