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姜佳鈺 攝影/高瑋】
「哈囉大家好,歡迎光臨臺灣吧。」這是超過70萬人訂閱的Youtube頻道《臺灣吧》的開場白。《臺灣吧》共同創辦人蕭宇辰,在 25日晚間受世新大學學生議會邀請來到世新大學,以《獨立思考到社會實踐》為主題開講。
蕭宇辰以印度北森地內爾島住民殺人案及台灣原住民出草的兩個例子,談及獨立思考。印度北森地內爾島一直以來與世隔絕,政府也下令外人不能進入,但有天印度漁民漂流到島上,排外的當地人直接將其殺害;而在日本統治時期,因為文化差異,日本政府覺得台灣原住民出草的傳統不符現代法治也不人道,因此嚴禁出草。他希望學生思考,若自己身處當時會如何抉擇,而台下多數學生選擇不揪出殺害印度漁民的兇手,但應廢除出草。
由這個現象出發,蕭宇辰直指因為立場、區域等背景因素不同,人們會做出不同選擇,「思考是受很多事物左右的,同時容易混淆我們原本所相信的事物。」他也強調,相互討論是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之一,但在建構論述、嘗試說服他人的同時,也要保留自身被說服的空間。
蕭宇辰認為,在思考的同時也須回到現實層面設想,沒有人能確保自己的思考沒有漏洞,因此提升自己相當重要。他也提及,思考中的「自我反省」並不是道德調教,而是能力或是處事上的必要條件,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對象或偶像,而喜歡這些人,意味著被他們的某些特質吸引,而「我有沒有成為一個我自己更喜歡的人?」是在此過程裡,需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與省思,人們藉由對自身的提問,認知自己希望擁有的特質,可以讓自身產生改變並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蕭宇辰強調,相互討論是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之一,但在建構論述、嘗試說服他人的同時,也要保留自身被說服的空間。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的蕭宇辰提起,在教育與知識傳遞之間,《臺灣吧》試圖打破學校框架,以在娛樂場域交流的方式引起大眾對於知識的興趣,「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是需要與他人相互合作的。」而說起創立的機緣,蕭宇辰不禁笑道,其實他一開始只認識《臺灣吧》品牌總監張佳家,之後才在機緣下認識其他夥伴,但正是一個想改變的念頭,串起現今的夥伴,也讓《臺灣吧》開展至今,「其實一開始我跟其他三位夥伴只是抱持著開心做影片的心態,但後來的迴響卻支持了我們繼續前進,也令我們相信,台灣是需要這樣的資源的。」
《臺灣吧》在創立初期便獲得大量關注,也奠定了團隊持續發展的決心,但現今Youtube頻道百家爭鳴,如何持續吸引觀眾是團隊面臨的問題。蕭宇辰提出重點──行動呼籲(CTA),除單純的知曉,更重要的是付出行動。訂閱、按讚、分享是一個頻道的基本,但他更希望大眾在觀看影片後採取行動,對於當代議題進行反思。《臺灣吧》也藉由不同媒介的露出,接觸不同層面的觀眾,進而推廣給更多的人,《臺灣吧》也在保有初衷的同時,試圖從激烈競爭的網路平台開拓新道路,期望能吸引大眾對於知識的關注。
蕭宇辰希望大眾在觀看《臺灣吧》影片後採取行動,對於當代議題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