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分享】用創意永續再利用 「百變旗幟」賦予旗幟新生命

【記者/周建丞、鍾孟芸 攝影/王偉綸 責任編輯/甘岱民】

以台灣特有的旗幟做為最主要的創作元素,每一面旗幟代表著台灣每一個角落的故事也隱含台灣的資源浪費的問題。「百變旗幟展」至今已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四年,創造出超過百件的旗幟實用小物、服裝、裝置藝術作品,並與學校、啟能中心、企業合作,使每一位參與者都是「社會觀察者」,將所聞以不同形式回應社會。

20161104-IMG_0049「百變旗幟展」至今已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四年,創造出超過百件的旗幟實用小物、服裝、裝置藝術作品,並與學校、啟能中心、企業合作。

本次以「夢西遊」為主題,反映現代人的忙碌,彷彿夢境之中未曾清醒;都在取經的旅途當中,找尋回家的路。除了廢棄旗幟外,新增了許多的元素,結合不同的青年創作者參與創作,透過不同的媒材運用,看見台灣的多元文化、設計、故事,同時也創造空間提供社會大眾思考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20161104-IMG_0042本次「百變旗幟創作展」以「夢西遊」為主題。

由「美化環境基金會」執行長姜樂義最早推動「旗幟再利用」近20年,再由「美麗台灣關懷協會」接棒近3年,今年已是「百變旗幟展」的第五年。五年間,在校園推廣環境教育的腳步,從1所增加至12所,範圍從大專院校到國中小,從學生作品到與藝術家的合作,持續「向下扎根」、「向上發展」。

跨界創作展包含:青年創作者、輔仁大學、中正高中、板橋國中、中和國中、鄧公國小、新興國小,與材料旗幟、廢棄物、木材、多媒體等媒材展開。青年創作者張嘉洳延續「海納百川」的精神,將去年的作品再次解構、重組,創造作品的新生命。陳彥良則利用多媒體動畫,傳達「百變最終回到最初」。汪學展運用廢棄木材創作與民眾互動的作品,讓旁觀者既是參與者。學生則由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在材料中探索、思考,發現旗幟之美、文化價值,更能深化「內在探索」與「反思生命」。

20161104-IMG_0029張嘉洳的《海納百川X華山鍋爐室》。

中正高中美術老師李景隆表示:「這次作品的創意、發想和製作,主要讓學生自主,在他們眾多的企劃裡挑選出一個最合適的,與同學共同磋商後,最後再開始製作。⌟ 參與的同學胡詠欣、洪巧穎也表示:⌜這是一次新奇的體驗,也是第一次在校外向大眾公開我們的作品,很期待也具有挑戰性;作為這次的總召,我們歷經無數次的溝通與討論,期盼能呈現最好的面貌給觀眾,也謝謝班上同學的配合、老師的協助。⌟

PSX_20161110_210255中正高中美術班的作品《幟寶島》。

張嘉洳表示,持續將一件事物不斷再利用,應許它新生命,需要寬廣的心量、包容與智慧。透過《海納百川X華山鍋爐室》這件作品,把亮的、粗的、花的、素的等元素都容納在一起。「海納百川」上的花是代表台灣各縣市的花卉,一方面象徵台灣的多元,也象徵族群的融合及團結。她也非常感謝這件作品,讓她知道自己的所學外,還有其他的可疑性,也很感謝「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協會的理念是關心、關懷為本,希望提供更多的機會給有意願的學生、老師。只要願意,拿到材料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創造更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