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破除迷思-更新人生路 消弭舊日傷

過去那些不得已
迫使我們踏上這條不歸路
鐵牢中
我們以石代筆在牆上畫記
盼望著重返自由的那一天
以為人生可以重新來過
只是冷漠的眼角餘光,消逝的昔日街景
茫茫天地
哪裡是我們的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名言,烙印在多數人的心中,成為人們原諒自己過錯的定心丸,但是,對於他人犯下的錯誤,卻總是難以輕易原諒。
 監獄顧名思義就是集中一群被社會暫時淘汰的人的居所,那是個令人厭惡的糟粕之地,身陷囹圄已是件悲哀的遭遇,但就算改過自新踏進現實社會,也容易受到他人異樣眼光看待,導致收容人走回頭路,甚至犯下更難以彌補的錯誤,我們是否要用更包容的態度對待更生人,一味地厭惡不能使人走上正路,收容人不是社會邊緣人物,他們絕對具有重生的資格。

編輯/林宜娟、鍾佩庭、胡瑞君
記者/黃郁婷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
圖片來源/翻攝自網路







迷途羔羊 因愛重生



 「我曾經染上毒癮。」年僅二十一歲,笑容帶著些許稚氣的更生人莊濬祥,娓娓道出他曾經犯下的錯誤,淡定且溫和的口吻,彷彿在訴說別人的故事。

 回憶童年,因父母親施行打罵教育,導致莊濬祥無法從家庭中得到溫暖。他說,自己從國小一年級就開始翹家、流連網咖,結交了背景複雜的朋友,養成偷竊的習慣,更因此吸毒。最後,因沒錢買毒品,不惜走上竊盜一途。然而,這次的偷竊行為,讓他進入了台北市少年觀護所服刑。

 長年翹家後,和家人再度見面的場合,竟是在法院的審判庭上。面對媽媽的不諒解、妹妹不承認兄妹關係,種種親情的破碎,讓莊濬祥十分沮喪。他回憶,當時觀護所的管理方式,無法讓他真切反省,反而是和其他收容人,相互誇耀自己在外曾犯過多嚴重的案件。最後,在觀護所的安排之下,莊濬祥開始接受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的諮商。

 起初只是抱持著「只要離開觀護所就好」的心態,甚至還打算繼續和以前的朋友一起生活。莊濬祥笑著說,因為更生團契替他舉辦生平第一次慶生會,讓他首次感受到被人關心的感覺,才打消逃跑的念頭。在牧師們耐心的教導下,他決定學會正視自己過去的是是非非,也更努力彌補和家人之間破裂的關係。莊濬祥感性地說,這樣的轉變讓他不再悲觀地認為自己是一個可憐的人,而是學會知足、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任何人都不能去輕易評斷他人的好壞,更何況是處死別人。再怎麼罪大惡極的事情,都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判處死刑並不是唯一解決辦法。」莊濬祥無奈地說,大眾對於更生人依然有強烈的排拒心態,認定他們皆非善類,往往間接剝奪他們「更生」的能力。

 新加坡電影《三個好人》的一句台詞道出更生人的心聲:「法官判我十年,而社會卻判我無期徒刑。」莊濬祥認為,人們應給予更生人改變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排斥,讓他們只能繼續徘徊於幽微的社會邊緣,永遠無法擁有新的人生。

圖為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總幹事黃明鎮(站立者)向收容人傳遞福音。

修復正義 除去標籤

 「在裡面待久了,只會越關越壞。等你向其他收容人得知更多手法,只是準備出獄後再犯更大的案子。」莊濬祥有感而發地說。他指出,獄中許多監獄官往往只希望收容人別「搗亂」,卻忽視許多犯人,只是缺少一份在社會上存在的意義,長久下來的放任,便成了犯罪的溫床。

 莊濬祥回憶,看過不少人出獄後,因再犯又被關進來,而監獄職員卻只輕描淡寫地對他說:「你回家了。」他質疑,到底哪裡才是他們真正的家?出獄後,許多人往往因家人不諒解及社會的漠視,最終因累犯而再次回到熟悉的「家」。只是,這裡真的是他們的家嗎?

 另外,莊濬祥提到,獄中有「先來後到、罪名輕重」的階級區分,讓身為菜鳥的收容人不免被欺負。他若有所思地說,曾有傳聞,新進的收容人被要求伏地挺身,身下放的卻是電擊棒,即使如此明目張膽的欺負,菜鳥們也得熬下去。這些監獄中不知不覺衍生的不成文規定,導致許多收容人備受欺侮。例如,因妨礙性自主罪入獄者便是最低階層的犯人,會被扮演「老大」的人以維護正義的心態,號召群眾一起欺壓。莊濬祥嚴肅地說,這樣變相的「英雄主義」其實是社會依罪行將他們貼上罪犯的「標籤」,讓他們認為,反正在監獄外也難以生存,僅能依照所謂的標籤來「做自己」,甚至放棄自我,再犯下更嚴重的罪刑。

 「其實犯罪就像生病,人都會生病,無法避免更不能選擇。」台灣基督教更生團契總幹事,同時也從事多年牧師工作的黃明鎮說,將犯人關在監獄不是長久之策,死刑也未必能遏止犯罪。「以暴制暴並不能止暴。」他認為,槍斃犯人雖讓被害人家屬得到短暫紓解,但內心的痛苦卻不會消失。

 不只被害者的心靈需要重建,加害者的輔導更不能少。黃明鎮以犯罪心理學中「修復式的正義(restore justice)」解釋,不只要保護受害者,加害者的人權也需要被尊重,消弭雙方隔閡,才能防止犯罪,看見更生人轉變的可能性。

圖為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牧師到監護所為受刑人受洗並禱告。

接納過錯 擁抱傷痕

 「我們不是只把犯人關起來,鑰匙一扔就以為能讓社會天下太平,而是要使收容人從內心開始改變,相由心生,自然外在也會變得和顏悅色許多,不再有暴戾之氣。」黃明鎮神色看似泰然自若,但卻掩不住那憂慮的神情。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所有十惡不赦的壞人都必須關起來,永不釋放。但黃明鎮搖搖頭的說,這是人們既有的錯誤觀念。他表示,自己曾輔導過犯下白曉燕等命案的犯人陳進興。黃明鎮說,陳進興是隔代教養,從小由外婆扶養長大,但因其外婆年紀大視力不好,無從管教,才造就他從小就養成經常翹課及逃家的壞習慣。黃明鎮認為,陳進興是因家庭因素才導致他走偏了道路,他表示,從小欠缺溫暖的家庭環境,是極大多數犯罪行為的根源。

 黃明鎮表示,愛的力量能讓罪犯改邪歸正。他描述,陳進興被逮捕的當晚,脅持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人,但他們非但沒有因此心生恐慌,反而都跪下來為他禱告,認為陳進興是上帝派來要他們幫助的對象,而卓懋祺的12歲女兒甚至不畏懼怕,還畫了一顆包覆著十字架的愛心圖送給他,終究軟化他的心。

 花蓮信望愛少年學園關懷專員甘秀瓊,是專門輔導罹患愛滋罪犯的輔導員,真心帶領他們走向正途。「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已託付我了。」甘秀瓊眼中閃爍著勇敢而堅定的光芒,流露出對犯人的心疼與關愛。

 大多數的人都不認為罪犯會真心悔改,認為服從的表象鑲著滿滿的開脫手法,所以不願意原諒。對此,黃明鎮說,獲得心靈的自由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贖。他提到,如單親媽媽游林美雲的獨子慘遭殺害一案,當時她在高等法庭時,還暗藏兇刀,甚至想衝上前殺死加害人小楊,但在小楊痛哭流涕跪下的瞬間,游林美雲選擇了原諒。黃明鎮語重心長地強調,放下心中的痛,才能擺脫悲傷。

 黃明鎮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嗜血的報復心理,唯有真正拋卻這些成見,才能撥雲見日,不再成天抱持著仇恨的心態。他希望,更生人的未來不是走回頭路,而是看見社會伸出援手,擁抱過去的傷痕,面對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