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有妡、甯愷翔 攝影/鄭有妡
十一月二十八日,AIESEC世新邀請七年級背包客劉哲瑜,筆名藍白拖到校內進行演講,透過經驗分享、與同學互動,說明旅行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旅行中接觸人群、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並找到人生中的信念,也提出讀書、旅行並不是二擇一的選擇題,而是同步進行,透過讀書造就深度的同時,更用旅行成就廣度。
藍白拖鼓勵大學生勇敢走向世界,尋找人生未來的方向。 |
演講一開始,劉哲瑜便告訴大家,旅行是一種精神象徵,並點出三項適合旅行的人的特質:喜歡吃、喜歡移動、喜歡學習。他認為,無論旅行到哪,食物都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也最能表現當地的文化背景,提醒大家旅行期間要帶著冒險的心移動,同時鼓勵同學在找不到人生答案時試著移動腳步,最後強調:真正的學習是在校園之外,每一個陌生人都可能是你的良師。
藍白拖書籤夾為講座贈品,象徵主講人背後的台灣人精神。 |
劉哲瑜分享,一開始是因為退伍後希望能完成平常不敢做的事,其中以英文能力最具挑戰。而旅行的起點也是由於對優惠動心而訂購零元機票,距離出發時間接近,他才開始上網搜尋旅伴,開始為期一年的旅程。一路從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接著進入中國踏上絲路,又從印度到西班牙、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旅行一開始就被旅伴放鴿子的他,決定跟著其他背包客走,看見外國背包客隨意在路邊坐下看書,他開始反省自己的步調,並試著和當地人當朋友、看當地人如何生活,並嘗試一個人慢慢旅行,找出人生的意義。
透過和台下的互動,藍白拖提醒大家出國應懂得放下身段,才能看見更多美麗的事物。 |
他還提到,旅行過程也曾遇到低潮。他回憶,有一次踏上中國西安的土地,雖然清楚其歷史的文化價值,卻因不了解內涵而無法與當地人產生共鳴,因此更加深他的觀點:讀書、旅行並不是二擇一的選擇題,而是在讀書中旅行、在旅行中讀書。身處異地旅行難免會遇到障礙,他笑說,不用擔心使用陌生的語言與人交談,因為即使用熟悉的語言,有時可能也無法與最熟悉的人溝通,用感覺、行動等非語言形式,反而能打破語言隔閡,真正達到溝通的效果。
回到台灣後,劉哲瑜並沒有更渴望出去旅行,反而開始文字創作,並且發起「待用背包」,他認為這是他能為旅行做的事。他指出,「分享」是在旅行中收穫最多的事,在演講中,他也和聽眾分享世界地圖,希望大家可以將想去的國家圈起來並連成線,先做夢再一步步規劃屬於自己的旅行,最後並勉勵大家:「人生中你要的夢想一定都會實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