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看法】大學申請不採計英文 搧2030雙語國家一記熱辣耳光

【文/主筆室 首圖/資料照片】

政府「2030雙語國家」口號喊的響亮,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針之一,總統蔡英文更明確表示,將在2030年把台灣打造為雙語國家,雙語政策頓時成了門顯學。然而,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日前公布明年申請入學簡章,個人申請不採計科目的最大宗,竟為雙語政策的主角英文,高達104所校系不再採計,甚至包含英文使用率高的國貿、國企等科系。

受少子化影響,學生人數缺口逐年擴大,但大專院校數量卻未減少,部分私立大學為補足缺額,選擇減少學測採計科目,期盼透過降低門檻,增加學生錄取人數。據統計,112學年度個人申請採計學測英文的科系僅有1153系,相比108學年度1617個科系採計英文,5年內採計英文的科系大減近500系。

不僅如此,刪減採計英文的校系中甚至有許多使用英文頻率極高,例如文化大學國際貿易學系、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跨境電商經營組、長榮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南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國際商務組等,先不論課程,光在系名打上「國際」字眼,卻把學測5科中唯一檢定外語的英文排除在外,就顯得格外諷刺。

尤其,112年大學入學申請不再採計英文的校系,其中不乏參與政府大專雙語化學系計畫的學校,但當大學端為保生源,不惜將英文科從教育主軸為使學生具備從事國際經營技能,成為國際企業專業人才的國際貿易系入學門檻中抽除時,政府卻仍嚷嚷著大限只剩7年的2030雙語國家。

端看政府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主旨是要讓台灣年輕人更具國際經貿競爭力,深化國際融合的程度,手段是要強化人才雙語能力,包含要求大專院校開設一定比例的全英文課程,但在嚴格要求英文的同時,卻又容許大學入學申請門檻免除英文,實有相互矛盾之虞。

況且,117學年高教海嘯危機尚未到來,後續勢必有更多大學為求生降低入學條件,當英文逐漸消失於踏入我國高等教育的門檻,要踏出高教的畢業門檻也有意將英文廢除的同時,距離蔡總統宣示要讓台灣成為雙語國家的期限僅剩7年,實在難以想像政策屆時能夠如何落實。

※延伸閱讀:

【N專題】學測不採英文拚招生 教育職場難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