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金馬59特輯》高英軒《咒》裡尋己 跳脫反派人設散發父愛光輝

【記者/李姵璇、蕭舒云 攝影/朱英鳳】

演員高英軒近期憑藉台灣邪教驚悚電影《咒》,以溫柔護家的寄養爸爸謝啟明一角,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的殊榮後,又強勢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獲知自己入圍時當下的心情,高英軒分享,最驚訝和開心的是,《咒》劇組一口氣入圍13項金馬大獎,其中包含年僅7歲的新進演員黃歆庭,並表示這對團隊來說是很大的肯定。

高英軒自2001年以電影《兩個夏天》出道,闖蕩戲壇逾20年,在演藝路上嘗試過各式角色。不過他大多飾演反派,如在電視劇《三隻小豬的逆襲》飾演不擇手段追求名利的負心漢,或是在電視劇《姊的時代》中出演掏空公司資金的總經理,都與《咒》中滿懷父愛的爸爸形象大相逕庭。

幕後轉身鏡頭前 與生俱來的「謝啟明」

高英軒與《咒》的導演柯孟融15年前因合作《絕命派對》結緣,當時他飾演一名男同志獲導演的青睞。因此,在電影《咒》開拍前,導演致電高英軒,希望他能出任《咒》的表演指導,傳授長期在劇場積累的演技,並介紹更多優秀的演員一起加入《咒》的大家庭。

由於在排練過程中,高英軒與兒童演員的互動相當融洽,加上當時因生活困難與健身中斷,讓他暴瘦近10公斤,使他在體態上與謝啟明的外貌更加契合,讓導演認定他就是尋找已久的寄養爸爸形象,於是高英軒毅然決然卸下表演指導的身份,轉身投入謝啟明的角色。

高英軒高英軒卸下原先表演指導的身份,轉身投入謝啟明的角色。(翻攝自金馬影展TGHFF臉書)

「為什麼一定要被人看到呢?重點是事件發生成什麼樣子才是最重要的。」高英軒說道,一開始在詮釋謝啟明時,自己和導演對中邪的想像有出入,後來他仍選擇相信導演心中有自己想說的故事,最後依循導演的視角演出作品,成品也令高英軒相當滿意。

用親情織網 接住愛與家庭

在電影《咒》中,謝啟明是一名不孕症患者,試圖在與他的寄養小孩朵朵的相處過程中,彌補無法體會的親情。電影中,觀眾可以領悟到謝啟明從一開始不相信孩子的原生媽媽李若男可以照顧好朵朵,直到幫助李若男到廟宇求助,最後獨自前往雲南踏上尋覓咒的解謎之路。

為了更細膩刻畫謝啟明的心路歷程,高英軒細細揣摩了謝啟明的思維,他認為,謝啟明因為渴望與朵朵成為家人,願用盡全力,為女兒營造一個美滿的家庭。他認為,若朵朵仍相信媽媽與怪力亂神,不相信邪教的謝啟明獨自清醒也毫無意義,因此,最終選擇和李若男、朵朵站在同一陣線,一起迎戰未來。

高英軒電影《咒》風光入圍13項金馬大獎,最終抱走最佳剪輯及最佳音效。(翻攝自金馬影展TGHFF臉書)

高英軒表示,自己和謝啟明最大的不同,是自己對生養小孩感到卻步,害怕自己在劇中太過入戲,若無法抽離演技,再帶進現實生活裡,恐會影響對孩子的判斷以及無法給予小孩適當且健康的成長環境。

不計得失專注演技 導演化身迷途燈塔指路

電影《咒》:「這世界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怎麼思考。」高英軒察覺在成長過程中,大眾價值觀賦予我們對社會的認知,但這套判定方式,並不代表世界真正的樣子。對此,高英軒認為,對演員最大的鼓勵,莫過於有觀眾受他的演技而有所釋懷,從世界尋覓到更多愛及溫暖。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厲害的演員。」高英軒坦言,在他21年的演藝生涯裡,每次拍戲結束,都會審視自己的演技,不過他認為自己對演技的評判標準越來越迷惘,現在則決定聽命導演的專業,將演員這個工作做到最好,服從導演的選擇。

高英軒高英軒認為,對演員最大的鼓勵,莫過於有觀眾受他的演技而有所釋懷。

高英軒分享,「不去計較成敗後果,而是認真完成工作」是他戲路上的中心思想。他坦言,從前拍戲會希望作品能被看見,不過在拍戲當下就會將這些想法拋諸腦後,只專注於作品本身。

對於未來的生涯規劃,高英軒透露,演員是一份計畫趕不上變化的工作,無法規劃或決定自己想演的角色。不過,他也希望可以多嘗試更多未知的挑戰,像是他從2019年初開始計畫健身,預計參加明年的台灣大力士比賽,期盼將來在業餘運動員的領域也能取下亮眼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