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郁雯、楊柔 攝影/柯珮萱】
年僅23歲的演員游珈瑄,憑藉自編自導自演的畢業作品《家庭式》,將生活化的表演與戲劇化細節處理得宜,奪下第56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具潛力新人獎。他認為,創作的初衷是「將故事獻給需要的人」,而初試啼聲便嶄露頭角的深刻經驗,也讓他直呼「這就是神蹟」。
游珈瑄以樸實的個人特質賦予作品靈魂,深厚功底備受評審肯定,但其實早在先前,游珈瑄便曾以《家庭式》,入圍過2020年台北電影獎(下稱北影)最佳女主角等三項大獎。
適應身分轉變 透過學習汲取經驗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的游珈瑄,在學期間從事美術及場記等幕後工作居多,在因緣際會下,他被表演組老師相中,進而發掘自己對於演戲的熱情。
游珈瑄分享,2020年首次角逐北影令他心潮澎派不已,對於當時還是大學生的他而言,要如何以意氣自若的神情與媒體、主持人及觀眾互動,以及憑靠一己之力完成裝扮出席典禮,皆使他肩負極大壓力。
游珈瑄坦言,沒有經紀人,一切外務都要自己解決。
由於當時並沒有簽經紀人,游珈瑄坦言,一切的外務都要自己協調解決,也因為如此,經紀人的技能得以深植腦海之中,現在回想起來,他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也感覺正式的踏入了演藝產業中。
角色情緒落差大 體力與技術亦是關鍵
在《家庭式》中,游珈瑄飾演被雙親拋棄的高中生「亞云」,在阿嬤經營的地下賭場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遂使他陷入道德和慾望之間的游移。
談及角色特質時,游珈瑄認為,亞云安靜、不愛說話的個性跟自己很相像,但在某一幕中,為了要將亞云從平靜至爆發的情緒轉折呈現出來,同樣的鏡頭畫面拍攝多達20個片段,這使他面臨體力的考驗,這樣極端情緒表現,有別於自己以往的「不慍不火」,也替演出增添了許多困難性。
為了熟悉片場環境,游珈瑄開拍前特別花了一星期,孤身住進民國40多年建設的老舊房屋,在為期5日的拍攝過程中,由於房子隔音差,夜晚都能聽到屋外的飆車聲和時不時的吼叫聲,導致他徹夜難眠。
游珈瑄說,拍攝完的氣氛轉變,讓他備感落寞。
游珈瑄說,每晚拍攝完後都要送走工作人員,從熱鬧到安靜的轉變,讓他備感落寞,但正因如此,使他更能融入角色的孤獨和不安感,對於角色的詮釋更加到位。
體悟球員與演員相似之處
「拍片就跟球隊一樣,這次贏了不代表下次會贏,不論上次的表現如何,下一次的演出都是新的開始。」喜愛打籃球的游珈瑄分享,球員和演員有許多相似之處,不論身在球場或是片場, 事前準備皆為重要環節,而心靈上的調適尤為關鍵。他也說,演戲時常處於高壓狀態,例如演員常需在全劇組的注視下完成一場哭戲,所以需具備極大的心理素質,來支撐壓力的籠罩。
製作過程挑戰重重 信仰帶他走得更遠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身為基督徒的游珈瑄分享,影片到後期製作已陷入資金不足的瓶頸之中,但他藉著禱告,意外得到資助和獎金,更找到高專業度的製作團隊,協助他突破重圍。
一切「奇蹟」不只如此,游珈瑄提到,《家庭式》除了在北影及金鐘獎大放異彩,去年也入圍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他說,自己從未想過片子能如此「飄洋過海」遍及各個角落,這些經歷至今仍令游珈瑄難以置信,他將收穫歸功於日夜辛勞的劇組人員,更將一切榮耀獻予上帝。
游珈瑄從未想過《家庭式》能「飄洋過海」遍及各個角落。
放眼未來 追夢不停歇
「生命還沒結束,中間還有很長的過程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果讓自己卡在這裡的話,就看不到後面漂亮的風景。」游珈瑄認為,就算拿下了金鐘最具潛力新人獎,但自己精益求精的心態不會就此停止。
此外,他也希望未來能挑戰長片,並嘗試各種角色類型,更藉希伯來書11章中,「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句經文,期許自己仍要抱持著信心和希望,在成為演員的道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