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良博、楊穎婷 攝影/王良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在經濟受創、百業蕭條的情況下,台灣的網購商機也趁勢成長。不過,隨之暴增的網購包裝,卻也帶來環保隱憂。《新聞人》帶來4篇報導,從環保署相關政策下手,爬梳網購垃圾議題,並尋找可能的解方。
國內網購商機持續成長,衍生出網購垃圾爆量問題,環保署為此組成「網購包裝減量聯盟」,力推「網購包裝減量指引」,但實際政策卻遭外界批評。
環保署發起「網購包裝減量聯盟」,找來網購平台、包材業者與物流業者加入,包括PChome線上購物、蝦皮24h、momo購物網等龍頭業者均參與其中。「網購包裝減量指引」分為3階段讓業者遵循,內容則有網購包材的重量應低於包裹總重量之 10%、未來網購貨品使用可重複使用的循環箱(袋)比例,占網購包裝出貨件數10%等目標,不過僅為指引性質,沒有強制力。
減量指引「沒有牙齒」
針對環保署現行網購包裝減量政策,環團、立法院法制局、立委都發現有不少缺失。
首先,「它沒有牙齒」,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網購包裝減量指引」只做為讓業者遵循的依據,卻沒有強制力。即使業者未達成指引中的目標,也不會有任何罰責。
謝和霖提出建議,認為政府應該以強制力管理網購平台業者,明確要求使用相對環保的包裝方式,並藉此讓平台規範旗下廠商。
值得注意的是,立法院法制局2019年11月針對此議題做出研析,內容也談及政策缺乏強制力,應以法律或行政命令加以規範。
國內網購商機持續成長,衍生出網購垃圾爆量問題。
對此,環保署廢管處科長王耀晟回應,目前國外都是以指引的方式,引導業者減量包裝。因此環保署參照國外經驗,暫時沒有法制化。王耀晟也說,預計會從龍頭企業開始做起,帶動其他小規模的業者,等業者熟悉如何進行,再來評估法制化的可能。
呼籲使用可回收單一材質
第二個缺失則是「網購包裝減量指引」對於「無法再利用,但可減輕環境負荷」的包裝材質少有著墨。立法院法制局研析認為,強調包裝減量的同時,也應著眼於材質是否符合減輕環境負荷的要求。
王耀晟對此提到,目前已經鼓勵業者使用單一材質包材,以利回收再利用。
聯盟成員組成惹議
再者,目前「網購包裝減量聯盟」納入網購平台業者、包材業者及物流業者,對於是否要納入消費者團體、回收或包材等業者,各界也有不同看法。
立法院法制局研析提到,應該納入消費者團體及回收業者,讓消費者理解消費時,應對環境保護盡何種努力。同時也要讓資源回收業者認知,在網購包裝減量環節中,他們所扮演的功能。
納包材業者意見兩極
此外,立委王婉諭則認為,有些推動包材創新、轉型的包材業者,確實可以加入協助,也可以藉由納入包材業者,鼓勵他們轉型成為對環境傷害較低的商業模式。
王婉諭認為,部分推動包材創新、轉型的業者,可加入聯盟共同努力。(資料照片)
謝和霖則持反對意見,認為包材公司不應該納入聯盟。因為若是商業模式沒有改變,包裝減量等於是影響包材業者的利益,應從要求使用包材的業者下手。
他舉例,環團會要求美國蘋果公司(Apple)不要使用PVC材質,而非要求PVC業者不要生產。因為蘋果公司並非自行製造產品,會因此轉而要求其生產供應商不要使用PVC材質。
謝和霖也建議,相關政策可以納入環保團體,讓網購平台有壓力,願意減少其貨物包裝。
環保署:已集結各方意見
對於外界對聯盟組成成員的看法,王耀晟回應,網購包裝減量標章的用意就是要呼籲消費者,選擇在有此標章認證的平台進行購物。此外,當初訂定「網購包裝減量指引」時,也找過NGO(非政府組織)、環保團體、專家學者、業者,還有環保單位,一起進行討論,已是集結各方力量推動。
至於回收業者是否納入聯盟,王耀晟表示,回收業者本來就在既有回收體系中,已經參考其意見,例如材質單一化等,均已放入「網購包裝減量指引」當中。
相關資訊不夠透明
第四個缺失在於相關資訊不夠透明。立委王婉諭指出,環保署網購包裝減量政策在資料透明和數據計算的部分不夠清楚,雖然有一些簡單的成果或計算報告,但是無法清楚知道計算過程及定義。
王婉諭建議,環保署應該將網購包裝減量的計算過程、減量比例、每一年網購包材使用狀況等,清楚列出來,讓外界檢視。
對此,環保署長張子敬5月在立法院接受王婉諭質詢時,已表態願意改善,讓相關資訊公開「更友善一點」。
標章及政策宣傳不利
第五個缺失是政策宣傳不利。環保署相關政策正式上路超過半年,但民眾認識程度低,例如推出「網購包裝減量標章」的用意希望民眾優先選擇獲得標章的業者,然而網購平台多將標章放置於網頁不明顯處,許多業者的手機應用程式也沒有顯示標章。
許多網購平台業者的手機應用程式,並未顯示「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王婉諭直言,環保署相關政策宣傳不足,消費者對此標章的認識不夠,應該持續加強推動。他舉例,美國有針對節約能源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標章,多數民眾選購家電時,就會特別注意這個標章。因此唯有民眾對於網購包裝減量標章的認知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有環保意識的時候,才有辦法發揮效益。
王婉諭也說,政策宣導需要更多推動力道,例如,2019年限制不得提供塑膠袋、吸管時,政府力道比較大刀闊斧,民眾很快就能意識到相關資訊。他也建議,可以透過辦活動或和民團接觸等方式,加強相關宣傳。
環保署:繼續投入時間和金錢
針對外界質疑宣傳不足,王耀晟坦言,有一些業者在政策推動初期,將標章放在比較醒目的位置,但目前就改為放在較不明顯的位置。
王耀晟強調,環保署仍有其他宣導方式,例如先前製作過動畫影片,也在Yahoo、Google等入口網站,以及YouTube平台進行宣傳。
王耀晟指出,新的標章就像企業要打廣告一樣,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跟金錢,才能讓民眾有所了解、認識。想要打響知名度並不容易,還必須逐年推動。
記者好奇,未來是否考慮用其他方式推廣標章,王耀晟先笑稱「你要加入環保署粉絲團」。隨後表示,環保署宣傳管道包括電子媒體、平面媒體,網路、網紅、雜誌、報紙均有觸及,惟經費有限,只能在不同年度陸續進行。
「指引可以廢掉也沒關係」
最後一項缺失則在政策較注重包材減量及材質,卻較少觸及包裝改為使用循環箱的政策。「我是覺得那個指引廢掉也沒關係」,謝和霖指出,目前已經有「很聰明的減量方法」,例如民間業者建立的循環箱系統等,比「網購包裝減量指引」還要聰明,應多加採用。
環保署網購包裝減量政策,被外界質疑較偏重包材減量及材質。
謝和霖也提到,「網購包裝減量聯盟」中的業者,都是業界龍頭,都有能力可以建置環保包裝系統。若是採用這樣的方式,逐步建立回收點,搭配超商取貨,消費者「立刻打開、立刻還回去」,網購包裝減量很快有不錯成效。
謝和霖建議,不需要有詳細規範,只要規定平台業者,每年必須減少使用多少一次性的包材,業者自然會發展出循環箱、回收包材等措施。
環保署擬推循環箱
至於政府是否應該扶植循環包材產業,王婉諭表達支持。但王婉諭也提醒,若政府只大力支持少數私人業者,恐怕有圖利廠商的疑慮。若是致力推動政策,讓越來越多廠商加入市場,就比較不會惹人非議。
王婉諭辦公室法案助理彭盛韶則認為,環保署不必「自己下來做循環箱」,只要創造一個有利循環箱產業的環境,自然會有許多廠商主動跟進。過去有許多政府執行新創模式,卻成果不佳的情況,交由民間產業發展會是更為妥當的選擇。
對此,王耀晟指出,目前環保署已經投入經費推動循環箱,也已經和循環包材的業者討論合作方案。
根據環保署資料,2020年5月啟動「循環箱示範計畫」,透過與業者合作,研擬試辦規劃、媒合網購平台與超商等業者,接著規劃箱體設計,並舉辦相關宣傳活動。至於網購平台業者,則會負責提出試辦計畫、箱體維護等工作。
環保署循環箱示範計畫規劃內容。(圖片取自環保署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