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issue】天安門事件27週年 今年台灣政治人物講了什麼?

【記者/甘岱民 攝影/甘岱民 圖表/甘岱民】

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並不平靜,發生了天安門事件。在27年後的6月4日,這一事件不僅仍然在中國被視為敏感的議題,在港台等地也隨著本土意識的覺醒,其紀念持續引發爭議。那麼,身在「民主體制」的台灣政治人物,今年就這個議題又講了什麼呢?

1978年以後,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放鬆物價管制引起通貨膨脹,加上教育體制無法符合市場的需求,導致就業市場慘淡。面對這些社會問題,知識份子與學生認為這些問題必須透過政治才能處理,逐漸激發學生對於政治參與的興趣。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為首的改革派,主張政治自由化,讓民眾能夠表達不滿。但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心臟病發作猝逝,許多學生及民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悼念他。4月18日,隨著活動規模擴大,逐漸演變成示威抗議,要求處理通貨膨脹、失業、官員貪腐、教育政策、新聞自由與結社自由等問題。

未命名-2

5月13日,學生展開絕食抗議,獲得各地的響應,因此鄧小平和其他黨內元老決定動用武力。5月20日,中國政府實施戒嚴,並調動多達30萬兵力前往北京市。最終解放軍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實施清場。事件結束後,中國政府大規模逮捕示威者與支持者,更控制國內新聞媒體的報導,並禁止外國記者將相關的影像送至國外。

未命名-3

新任總統蔡英文發表了全文九百多字的貼文,分享台灣民主化的經驗,並期望兩岸對於民主和人權的看法會趨向一致。前總統馬英九則透過臉書,希望中國政府平反六四,展現大國應有的氣度和自信。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亦發表貼文,表示當年參與運動的人,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產生了巨大貢獻,期盼中國當局能給歷史的傷口更多的寬容。然而洪秀柱的言論遭前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痛批,憤怒表示「勉強看完,只有憤怒」。

未命名-1

 

總統蔡英文臉書貼文全文:

台灣許多書店的書架上,擺滿了有關中國大陸琳琅滿目的書籍。有許多來自對岸的朋友,會在這些書架前面停留。很多時候,他們認為,在中國看不到真實的中國,於是,他們把握機會,迫切想知道世界是怎麼看待中國。

在總統選舉期間的電視辯論,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透過網路,看到候選人間一來一往的辯論。他們覺得,這種決定公共事務的方式很新鮮。甚至,在我個人許多競選行程裡,我也經常看到來自中國大陸、港澳的朋友,隱身於人群之中。他們對台灣的民主選舉充滿好奇。多數的朋友們,在親身經歷之後發現,民主其實沒有很可怕,民主是一件美好可愛的事物。

如果我有機會,我想跟這些朋友說,今日台灣民主的美好,其實一路走來很艱辛。不同國家有不同民主化的路徑,不過,民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以及,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是透過人民的努力來爭取。這兩點,是所有民主國家共同的結論。

我相信,中國大陸也不例外。今天是六月四日,27年前,北京發生了天安門事件。有許多人因此失去了家人,有許多人因此而對改革失望,也有許多人,被迫離開了故鄉,在海外流亡。這些,台灣都曾經經歷過。這就是為什麼,27年前,每一個在電視機前面看到那些畫面的台灣人,心裡都能感同身受。因為我們也走過這一條路,我們比誰都能清楚體會,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對民主與自由的渴望。

身為總統,我不是要對對岸政治制度指指點點,而是願意真心誠意跟對岸分享台灣民主化的經驗。今日的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成績有目共睹。在對岸執政黨的努力之下,中國人民確實擁有比以前更好的物質生活。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不過,也沒有人可以否認,中國大陸內部政治和社會也正在面臨轉型的壓力。如果對岸能夠給予中國大陸人民更多的權利,世人將會給予中國大陸更多的尊敬。

這是正視過去的時刻,這也是邁向未來的時刻。中國大陸正在改變。改變也正在考驗執政當局的智慧。珍惜那些在書店裡找尋另一種視角的人民,珍惜那些體驗過民主生活的留學生。他們很可能是讓中國更往前邁進的人。

不要讓六四成為兩岸之間永久的難言之隱。中國人民的過往的傷痛,只有對岸的執政黨有能力來化解。我的責任,是保有台灣人做為民主人與自由人的身分,建構一個和平的、穩定的、一致的、可以預測的兩岸關係。希望有一天,對於民主和人權的看法,兩岸之間會趨向一致。

 

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臉書貼文全文:

今天是「六四事件」二十七週年,每逢這個日子,我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觸,這一事件當然是個不幸與傷痛,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六四」的確曾短暫阻擋了大陸前進的腳步,但中華民族的邁向現代化,是一個沛然莫之能禦的潮流,因此,在經過短暫的搖擺之後,大陸畢竟又走回了改革開放的道路,於是有了這二十年來飛速地成長。

我有一個與許多大陸朋友也許不那麼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當年參與「六四」的一群人,對大陸今天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有重大貢獻的。無論我們對他們的評價有何不同,他們都呈現了一種對時代的敏銳,與希望高度參與的意願,我認為正是由於同樣的意願,才能讓整個大陸社會如此快速地擺回開放的正軌。各位想想,當年那批六四菁英們追求民主法治的呼喚,不正是目前大陸一致走向的道路嗎?

其實,撇開歷史的恩怨,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努力,不也是在為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摸索一條更民主自由的康莊大道嗎?這裡面原有兩岸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們期盼在中國大陸走向富強的道路時,也能夠讓全體中華兒女共享因自由、民主所帶來的彼此尊重,彼此包容的生活。今天,無論實踐的程度如何,我們的確看到兩岸的社會正在朝著這個理想前進,既然大陸社會已經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包容能力,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給予這樣的歷史傷口一種更寬容的處理呢?

我也曾是政治受難者的家屬,我是深深感受過那種遭到社會否定,有苦無處訴之痛苦的,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為國家,為民族奮鬥進取的決心。如果我個人的際遇還可以作為某種啟示的話,我多麼希望大陸當局能夠以更大的寬容,早日撫平這個存在於大陸社會與改革開放歷史中的傷口,讓這些承受歷史傷痛的人們,也有為民族奉獻自己的機會,也讓我們生活在台灣的中華兒女們,看到寬容、尊重之花,在大陸這片大地更欣欣滋長,並因而對大陸產生更多的信心與希望。我相信,若真能如此,必能大大縮短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並為兩岸問題的解決創造更好的條件。

 

總統馬英九臉書貼文全文:

今天是「六四」27周年,是我卸下總統職務後,第一個「六四」紀念日,也是我第27次發表「六四」感言。

1989年6月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武力鎮壓群眾事件,是世人心中永遠的傷痛。每逢「六四」,世界各地都有民眾自發性的紀念或抗議活動,也成為大陸當局必須面對的挑戰。

政府不當處理群眾運動或濫權侵害人民權益,世界各國都有前例。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仇日情緒。1942年羅斯福總統下令將太平洋沿岸11萬日裔美人強制送往內陸集中監管,直到戰爭結束。1988年雷根政府正式認錯道歉,並賠償受難者及其後人16億美元,2006年布希政府並撥款3800萬美元,重修集中營舊址並研究那段歷史,提醒人們牢記歷史教訓。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暴行曝光,震驚世界。西德政府自1950年起全面進行「去納粹化」工作,坦然面對罪行並深自反省。1969年總理布蘭德更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獻花致敬並下跪默哀,此舉成為戰後西德與東歐各國改善關係的關鍵。那時德國人用一個長字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意思是「檢討過去,走出陰霾),來表達他們面對歷史認錯反省的態度,令人動容。可惜他們在亞洲的戰友卻缺乏這樣的勇氣與誠意。

1980年5月18日,韓國南部光州有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民主,卻被當時掌權的全斗煥中將下令鎮壓,造成上千人死傷。全斗煥後來當選總統並執政7年,但國內要求民主和真相的聲浪始終不斷。1995年韓國總統金泳三制定「518特別法」,司法機關開始針對「光州事件」進行全面調查。1997年全斗煥遭判無期徒刑定讞,「光州事件」獲得平反,韓國政府也將5月18日訂為「國家紀念日」,每年舉辦儀式,追思當年受難的民主鬥士。

坦然面對過去執政不當的國家,還有中華民國台灣。1995年起政府開始平反「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20多年來,政府對受難者與家屬採取了認錯、道歉、立碑、立法賠償(268億元)、設紀念館、訂紀念日、公開歷史真相、回復受難者名譽等一系列的行動。儘管歷經了四位總統,三次政黨輪替,政府態度始終一貫,68多年的社會傷痕,逐漸彌合。

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各國都有政府濫用公權力傷害人民的慘痛歷史,而處理歷史傷痛唯有「就事論事、是非分明、將心比心」。綜觀美國、德國、韓國和台灣的經驗,如果大陸當局能平反「六四」,勢必會讓全世界耳目一新,也才能展現大陸身為大國應有的氣度與自信。

八年來的兩岸關係,是隔海分治67年來最和平繁榮的階段,我們當然要珍惜。而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距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傾聽多元意見,善待異議人士來建立雙方共同的核心價值。這不但可以提升領導人的高度,更能贏得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尊敬。 唯有如此,大陸當局才能走出「六四」陰霾, 兩岸關係,也才能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