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體育】111全大運》樂天心態勇闖羽球女雙 陳渟諠靠斜槓身分尋熱忱

【記者/王亭雅 照片/陳渟諠提供】

「因為喜歡這個身分,因為特別,我想運用這個身分去做更多事。」將於明(6日)代表世新大學參加111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下稱全大運)公開女生組羽球雙打賽的陳渟諠,不僅是運動員,更以教練、義工和校園大使等角色活躍。對他而言,多方涉略除增進換位思考與溝通能力,也得以在球場上展現精準策略,順勢將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

談起體壇生涯,陳渟諠坦言,其實他的運動之路並不順遂。他表示,在國小時期接觸眾多運動項目之中,最初的選擇其實是田徑,但自己內心卻鍾愛羽球,輾轉之下才改以培養羽球興趣為重。

身為宜蘭人的陳渟諠也曾因教練間的糾紛,最終在啟蒙老師引薦下,轉學至新北市安溪國中。回想起第一次離鄉背井,陳渟諠苦笑著說,「每天都哭著想家。」強烈落寞感甚至使他開始厭惡羽球,直至日後與相知相惜的同儕熟識,才逐漸適應,並重拾自己的初心,「雖然同齡的選手至今多已成為國手,可我絲毫不後悔,因為換個角度想,其他人在辛苦訓練的時候,我享受到了最快樂的童年。」

羽球天賦自幼培養 傷痛成生涯轉捩點

陳渟諠分享,自己從幼稚園階段就開始接觸羽球,在國小三年級未受訓練的狀況下,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羽球天賦自然嶄露無遺。可若要探究漫漫訓練之路,他的實際球齡僅有區區5年,相比於其他球齡已達10年以上的選手,陳渟諠以「新人」之姿站上全國舞台,令旁人直呼「不可置信。」

陳渟諠提供陳渟諠自幼稚園起接觸羽球,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

然而,儘管陳渟諠以優異成績進入治平高中就讀,可身邊同學多為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下稱全中運)常勝軍的壓力卻也隨之而來,在實力差距和訓練量遽增的雙管齊下,曾讓他心態崩潰更一度想放棄。

這樣的心態直到高二時的1場羽球比賽後才有所轉變,也成為陳渟諠日後多元發展的契機。「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所有的教練在關注我,可我卻受傷了,就像一條斷掉的電線。」陳渟諠回憶,過去參加全國羽球排名賽之際,在搶八強門票時對上培育羽壇好手的台電。當雙方第三局由原先懸殊的比數6比10,追到18比18平手時,在他以為近乎勝利的當下,1個殺球後的落地如同「一記悶棍」令他措手不及。

陳渟諠提供在陳渟諠羽球巔峰之際,卻碰上十字韌帶斷裂。

「現在回想起那一刻仍歷歷在目。」一躍而下帶來小腿骨與大腿骨間90度旋轉,讓陳渟諠的左腳動彈不得,在他的羽球巔峰之際,遇到了所有運動員一輩子都不想碰到的窘境——十字韌帶斷裂。

戲稱「抱著全村的希望」 斜槓青年不是紙上談兵

自此,陳渟諠深知無法依靠體育長期發展,為了拓展視野,他選擇踏出羽球圈以學習不同專業,並就讀於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旅遊暨休閒事業管理組。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他,也在學姊相約下參選了羽球品牌波力(Bonny)校園大使,從中理解品牌在市場上的生存不易。他在擔任校園大使的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位教練,更透過教練推薦的物理治療師,幫助他重新接受完整治療,得以全新氣象重返球場。

重新整飭後再邁進全大運讓陳渟諠備感榮耀,但他也坦言,「世新羽球隊將步入歷史,他們只能靠自己去尋求外面的資源練習。」一切歸因於學校沒有給予任何經費,就連場地的使用時間都非常冷門,且近2年也未招收羽球專長的體育績優生,種種不利因子成為羽球校隊前進全大運的一大挑戰。

陳渟諠提供陳渟諠戲稱,自己就像是「抱著全村的希望」。

不過,雖然前進本屆全大運的路程艱辛,對於陳渟諠以及他的雙打搭檔林純安而言卻十分珍貴,因為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合作。雖然第一場將對上陣容堅強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他卻毫不畏懼,更目露一絲興奮之情,「最後一年盡全力就對了!」樂觀又「大剌剌」個性使他將滿滿的正面力量順勢帶入羽球比賽之中。

「我很感謝之前的自己,如果要我再重選一次,我還會繼續打羽球。」陳渟諠表示,在進修學業之餘,他將會持續精進羽球專業,並期盼於未來能成為羽球教練,將自己的所學傳承。

陳渟諠戲稱,自己就像是「抱著全村的希望,成為第一個為了打球出去闖蕩的選手。」不僅開拓了眼界,也成為學妹們的榜樣。此外,他認為,運動員就像一張白紙,要不斷去尋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從多方嘗試中培養熱忱,這些能量也將成為自己的一大利器,且他相信體育這個產業其實比想像中更加廣泛,只要能夠妥善發揮,運動員要成為斜槓青年並非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