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校園】中文系併三必修課 師生憂專業能力落差大

【記者/孫惠妮、蔡佩珈、柯博文 攝影/孫惠妮、蔡佩珈 首圖/蔡佩珈】

去年10月25日,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下稱中文系)於系務會議上推動將《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三門必修小學課程,融合為一門必修課《古漢語通論》,預計將於108學年度起實施,引起部分教授和學生反彈,認為小學課程是中文學習的基礎,不可廢除。

世新大學中文系於系務會議上討論課程調動相關事項,最後決議將《歷代文選》(一)、(二)合併成《歷代文選》,及合併《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以下簡稱三門小學)成一堂《古漢語通論》。對此,反對廢除三門小學的中文系學生創立臉書粉絲專頁「厭世新中文」表達立場,認為小學課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拓展其他知識的根基。

三門課程皆自成一格 生批:老師不可能樣樣精通

這些學生認為,同學必須透過理解文字學和訓詁學讀懂古文獻,中國文化發展久遠,中文字音的呈現上有不小差異,必須仰賴聲韻學的知識來掌握歷代字音演變。若將小學課程廢除,會導致想考取研究所或未來想從事教職的學生,無法和他校中文系所學生公平競爭,三門小學課程對學生來說不可或缺。

這些學生覺得就算課程刪除仍要保持學習,小學的課程是一切的基礎,若沒有學習小學課程,將無法進一步掌握博大的文學世界。他們指出,原先需要耗時三年的課程若要在一年內學畢,教師勢必要簡化課程內容,學生也難以學習透徹,且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皆是自成一格的專門之學,「一個老師不可能樣樣精通,又如何可能開設一門可以涵蓋文字、聲韻、訓詁的課程?」

他們並擔心,將小學列為選修後,會造成少數人在乎、多數人不在意的情況,更可能造成修習小學人數不足而無法開課,讓有學習熱忱的學生失去學習古典的管道,亦失去了中文系的特色。

雖然此次中文系變更必修課綱,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現代職場所需技能,但這些學生認為,中文系應保留自己的特色,這才是中文系獨立於其他系的價值。他們呼籲,系方既然希望學生兼重學術研究、新聞傳播、文學創作以及華語文教學等四大領域,課程理應將中文學科與傳播專業並存,不應為了因應政策,廢除研習中國文學極為重要的小學課程。

古漢語通論課本部份中文系學生認為,課程理應將中文學科與傳播專業並存。(攝影/蔡佩珈)

系方:希望提高選課自由度 保障師生需求

中文系系主任張雪媃認為,小學課程是中文系基礎課程之一,若依照新擬定的課程調整規劃,學生在修習必修課《古漢語通論》外,也能另外選修《文字學》及《聲韻學》來補充自己的知識。先前系方商討增聘中文系教師的計畫時,也曾考慮增聘小學教師,但同時也有其他課程教師應徵,由於公開投票的結果,最後決定應聘教授戲曲課程的教師,而非小學專業教師。

張雪媃解釋,系方的決策考量在於保障專任老師與學生需求。校方曾強調必修課須由專任老師授課,系方考量多年來中文系必修《文字學》和《聲韻學》皆由兼任老師任課,因合併其他課程會傷害到專任老師的權益,所以融合三門小學。他也指出,世新向來「以傳播貫穿學門」,開創中文系特色也是一大因素,他強調,世新中文系不像台大、師大以傳統為走向,且歷年來中文系畢業生很少以學術研究為目標,多數學生的畢業出路以文創業為主。

張雪媃指出,在考慮學生就業需求的同時,也顧及到部分對《文字學》、《聲韻學》有興趣的學生,因此系方把這兩門課列為選修,此外,繫上也有開設一些融合傳播元素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如《中文廣告寫作》、《劇本寫作》、《流行音樂歌詞寫作》等特色選修,希望學生畢業後有更多選擇,他強調中文系並沒有放棄學生研習小學的機會,此次調整是希望提高學生選課自由度,讓畢業生動向更加多元,因此決議將小學合併。

S__6783238系方表示此次調整是希望提高學生選課自由度,讓畢業生動向更加多元。(攝影/孫惠妮)

師:三小學為不同學問 無法強制融合

中文系唯一專攻小學且任課《訓詁學》的教授陳志峰也在臉書貼文表示,三小學和《古漢語通論》在根本上為不同學問,無法強制融合,他也極力反對此做法,認為《古漢語通論》課程僅是在無法挽回系方廢除的條件之下,所能做的唯一努力,而非他所期望。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鐘正道認為,由於中國文字、詞語、發音以及意思,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倘若以現代角度來解讀古典,容易誤解文本原意,所以小學的功用就在理解字詞背後的歷史脈絡,並藉此判讀各代古典的「真義」。鍾正道補充,東吳大學還是以鞏固學生基礎國學能力為首要考量,仍視小學為必要課程,系方也開設現代文學與應用中文等選修,平衡古典與現代課程的比例,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額外的多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