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学媒退潮5》热忱不在、负评缠身 新闻系改革救招生

【记者/杨曼伶 首图/本报资料照】

2024年3月8日,正迈入第51年的世新大学独立学生媒体《新闻人报社》,随着最后一期报纸被撤出社桌,中止营运,而在不到1年前,政治大学独立学生媒体《政大学声》也发布了停运公告,当网络社群蓬勃发展、自媒体当道的时代到来,独立学生媒体存在的价值与不可替代性受到挑战。特别的是,在独立学生媒体绝境求生之际,各大专院校的新闻学系,近年招生状况似乎也每况愈下;或许未来该何去何从,不仅是独立学生媒体的无语问苍天,同样也是新闻学系遭逢的大哉问。(全文阅读:【N专题】印记──当独立学生媒体走入后太阳花世代

新媒体的兴起,让人人皆可是“发声者”,不需有专业新闻能力,就能轻易在网络发布消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不只冲击传统媒体产业,就连大学相关科系也受到波及,当新闻学系不再受学生们青睐,未来如何因应,也成为各新闻系的棘手问题。

人人都是发声者 逐渐黯淡的新闻系

少子女化冲击,加上自媒体兴起,严重影响新闻系招生。据《大学问》统计“2024高中生百大热门科系”,大众传播学群共入榜9系,当中却未见“新闻学系”出现于榜单内,显示现今高中生对新闻产业兴致缺缺;而目前全台开设新闻学系的大学共有5所,但私立大学中首创新闻学系的中国文化大学,111学年度新生注册率仅36%,隔年虽提升至56%,远远不及过往的光辉岁月。

因应风云变色的传媒环境,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早在10年前就采大一大二不分系,一年级学生可接触各领域,并于二年级下学期依志愿申请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广播与电视学系学程;然而,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系,却在三系中人数最低,比较112学年度三系学生人数,新闻学系只有93人,广告系与广电系则分别有238人及207人,且即便选择就读新闻学系,也不一定代表对新闻抱有热忱,现就读世新大学新闻学系四年级的钟秉哲,观察周遭同侪后说,不少人对新闻产业毫无热情,甚至对时事都漠不关心。

尤其,当“小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这句流行用语被喊得震天价响,更彰显现代人对新闻产业上的负面标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主任江静之指出,现今大众对传统媒体的想像较狭窄,多认为新闻学系未来的出路仅限记者、编辑或主播,因此当“记者”的社会声望降低,就会影响新闻学系本身。

过去,新闻记者透过文字发挥力量,纪录每个历史瞬间,不过,在人手一支手机的时代,进入新闻业门槛随之降低。江静之说,记者的魅力在于拥有社会影响力,替弱势发声、监督政府等,而科技的进步却改变传播模式,“如果有更多其他管道可以发挥影响力、见证历史,那新闻业还有什么能吸引莘莘学子?”

当抢快成首要之务 丕变的传媒生态

作为民主社会中的第四权,新闻媒体不仅要监督政府,更得让民众了解问题,但在数位媒体崛起下,阅听众习惯改变,新闻记者往往需在短时间内产制内容,才能抓住阅听众的眼球。当为了争取点阅率而以“抢快”为首要目标,未必能完整呈现事件样貌,自然难以兼顾品质,也成为众矢之的,致使媒体不信赖度日渐飙升。

吊诡的是,部分新闻媒体产制报导内容浅薄,似乎也与阅听众脱不了关系。铭传大学新闻学系主任邱瑞惠表示,现今新闻产业的营利模式已经转变,更重视网络平台的点阅率和即时性,导致部分媒体可能在内容上迎合大众口味,而忽略了深度和品质,民众也因此对新闻专业持负面想法。

事实上,早期新闻媒体主要经费命脉,不少是源自提供广告刊登的收入,但到了网络兴起的时代,传统媒体虽朝向数位化转型妥协,广告收入却不复往日。依《第43期台湾传播学刊》,报业广告收入从2011年的106.74亿元,在2020年骤降至14.11亿元,虽网络广告量提升,但数位付费内容与其他平台分润较低;学刊明载,报业能够取得的营收成长,包括数位广告营收、平台分润或数位内容的付费收入等,却都极为有限。

传媒生态丕变,也让经营者想方设法压低成本。辅仁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陈顺孝指出,现在台湾媒体不景气,许多报社陆续缩编,其中目的是让民众更了解世界的国际新闻,因制作成本高、阅读量低,使得台湾驻外记者越来越少。

无冕王沦众人笑柄 抢救新闻系大作战

曾经“人人挤破头”都想进入的学系,如今逐渐黯淡。眼看学生热情不复往日,各大专院校新闻学系,也难逃配合时代变迁,重新思考教学方针,让新闻系不再侷限于传统框架,培养学生适应变化迅速的媒体环境。《大学问》执行长魏佳卉说道,以前新闻系是梦幻科系,每个人都拼命争取名额,当今世代却并非如此,传统新闻系教学内容在网络时代被挑战,因此相关系所如何融合其他专业技能就变得非常重要。

摄影:蓝谊轩佳卉直指,网络时代下,新闻学系整合其他专业技能非常重要。(摄影:蓝谊轩)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部分新闻系所把课程重新设计,让学生更能掌握媒体发展趋势,以铭传大学为例,原新闻学系将在113学年度,更名为“影音新闻暨社群传播学系”。邱瑞惠解释,更名可凸显数位化和社群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性,并相应调整课程结构,未来课程在保留传统新闻核心价值下,会融入数位技能和社群媒体应用。

不过,当新闻系所课程随时代变动,传统新闻价值也受到挑战。毕业于世新大学新闻学系的朱冠谕指出,培训学生思考与定义何谓新闻,是新闻学系最重要的精神,但系上课程却逐渐疏于传授相关知识;而课程变革后,教学现场又能否跟上,同样也是一大问题,同为世新大学新闻学系毕业校友的蔡佩珈说,就学时系上实作训练不足,不少作业交出后,未收到任何回馈也无后续,难以强化学生基本能力。

除了基础理论教授、培育专业叙事能力外,帮助学生提早接触业界,也是当今的新闻学系重要课题之一。江静之表示,为让学生与业界接轨,政大新闻学系开设“机构实习”课程,教师会先与外界媒体机构洽谈,学生再提出申请,系所便会开始审核,通过后即可一边在业界实习,一边在校拿到学分。

摄影:蓝谊轩谈及产学接轨,江静之分享,政大新闻学系“机构实习”课程。(摄影:蓝谊轩)

然而,眼看身边许多同侪决定投入业界实习,现就读政大新闻学系四年级的姚希亮却有着不同想法,他说,自己大二时曾试想,若未来4、50年都需要待在新闻圈,现阶段是否需尽快投入业界,“还是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接触媒体,然后我可以从这些不同的方法,出现一些不同的启发。”

当媒体遭逢钜变,不管是新闻系所本身、正在就读新闻学系的学生,又或是对新闻感兴趣的学生,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而在资讯爆炸的时代,新闻与资讯的定义已变得模糊,曾被喻为“无冕王”的新闻传媒,如今也成他人取笑的笑柄。邱瑞惠认为,新闻学系应在坚持传统新闻专业的基础上,扩大技能和知识范围,鼓励学生尝试跨媒介内容创作,并提高对社群媒体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变化迅速的媒体环境。

不过,是人总要求温饱,当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不复往日,或许仍不免俗要回归务实面的薪资待遇,但传媒经营不易,也连带影响记者收入。据劳动部统计,2020年记者经常性薪资为5万2924元,但不过短短3年,到了2022年已下降至4万9272元,足见媒体业待遇恶化。邱瑞惠感叹,新闻从业人员薪资停滞不前,加上大众对媒体负面印象,都会使高中生报考意愿降低;魏佳卉则直言,“哪里薪水好,分数高的人就会往哪里走。”

※延伸阅读:

【N专题】学媒退潮1》太阳花撒下独立种子 学生记者的归属之地

【N专题】学媒退潮2》当“学生”成为双面刃 举步维艰的校园第四权

【N专题】学媒退潮3》招新困难、经费短缺、影响力减……失语的校园引言人

【N专题】学媒退潮4》短影音当道下的笔耕者 校园守门人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