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學測不採英文拚招生 教育職場難接軌

取自Pixabay

【記者/王亭雅、林湘淇、高詩盈 首圖/取自Pixabay】

1994年全台僅23間大學,如今2022年大專校院共計159所。然而,受少子化影響,私立大學招生狀況普遍不佳,為補足入學缺額,許多大學減少學測採計科目,盼降低門檻以招收足額學生。2023年,大學個人申請高達104所校系不採計英文,其中多為私校,更包含英文使用率高的國貿系及國企系。

少子化衝擊 大學減少採計科目「寧濫勿缺」 

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指出,2022年18歲入學人口為21.9萬人,相比2018年29.8萬人,四年間減少近8萬人,並推估2022至2033年間大學生將減少三成。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2022年的學測報名人數銳減4,072人,大學生缺額高達1.2萬人。

面對少子化學生銳減問題,2023年增添104所大學校系不採計學測英文,對比2019年1,617個科系,未來僅剩1,153系採計,減少近500系將英文納入入學標準。對此,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直言:「大學方只求招生,選擇寧濫勿缺。」  

Pixabay為補足招生缺額,共計104所校系不採計英文。(圖片:取自Pixabay)

根據106至110學年度學測各科成績統計,英文與數學的底標比其他科目低,其中又以數學為最低。此外,學測自108學年度起,各校系可從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與自然五個科目中,至多採計四科。尤榮輝坦言,英文與數學是多數學生最不擅長的科目,已有許多校系首先不採數學,若仍無法補足招生缺額,便會放棄採計英文。

入學水平和畢業門檻相悖 恐缺乏專業能力

在112學年度不採計英文的校系中,包含英文使用頻率高的科系,以國際貿易系為例,為培養學生國際觀,以及增進外語能力,從而具備從事國際經營的技能,成為企業專業人才,因此英文對於國貿產業極為重要。然而迫於少子化,仍有如醫學系、國貿系、應用外語學系等英文使用率高的科系,選擇不採計英文。

在國貿系的專業科目中,國際財務管理包含分析企業的現金流管理、金融投資決策等,都是與英文環環相扣的課程。實踐大學臺北校區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陳姵葳直言,國貿系不採計英文「是很諷刺且不合理的」。另外,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國際貿易學系,也為112學年度不採計英文的校系之一,然而繫上英文畢業門檻需達多益750分,不僅高於校訂英文畢業門檻550分,更與入學無英文門檻相違背。

Pixabay國貿系不採計英文,學生難與國際接軌。(圖片:取自Pixabay)

面對逐年降低的英文標準,尤榮輝認為,若大學持續降格以求增加學生,未來將演變成不採計任何科目,只剩書面資料審查,導致學生程度不一。實踐大學臺北校區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主任兼副教授魏上淩也表示,英文本是國際語言,特別是對於國際相關科系,若不採計英文,不僅學生未來難與國際接軌,教學現場也將出現許多不便。

學生程度懸殊 教學現場面臨挑戰

大學減少採計科目,雖能緩解少子化造成的缺額問題,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也浮上檯面。因現今台灣教育仍以考試為導向,若大學無限度放寬入學標準,成績高低對申請入學的影響力下降,恐致高中生失去學習目標,不利於台灣整體教育。另外,入學門檻降低,造成學生程度良莠不齊,使老師面臨教學困難,需依照每位學生的程度來調整課程。

儘管大學放寬標準為增加招生,卻讓台灣高中教育的成效低落成為一大困境。對此,尤榮輝表示,因台灣屬於考試引領教育,高中教學目標為學生在學測考高分以利申請大學,若採計科目少、對學生要求降低,恐造成高中教育成效低。因此,尤榮輝建議,教育部應強制規定大學校系必須採計的科目,確保十二年國教的成效,與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並非放任大學為招生而不顧教學品質。

維護教育品質 尤榮輝:應考慮停止招生與辦校

大學放寬標準,不只降低高中教育品質,尤榮輝也坦言,減少門檻最大的受益者是前段私立大學,放寬標準後能提前篩選學生,使得後段私立大學招生更困難。為維持教學品質,他認為,招生與財務狀況不理想的學校,應依退場條例停止招生與辦校,或採用其他入學管道招生,例如特殊選才,而非直接降低門檻。

陳姵葳提供專業教育不足,學生憂心缺乏競爭力。(圖片:陳姵葳提供)

減少科目篩選條件後,大學恐怕無法把關學生英文程度。魏上凌指出,隨著英文標準逐漸降低,國貿系將許多使用原文書教學的課程改為中文教材。雖是為符合學生程度,但學生便會失去學習國際專業語彙的機會。他補充,即使入學仍採計英文,但在標準逐年降低的情況下,已發生學生看不懂全英文考試題目,而無法作答的情形,若未來學校完全不採計英文,恐加劇類似情況。

除了校方教學遇瓶頸,學生也憂心隨著課程深度變淺,未來實習與進入職場時,因英文能力較弱,難以爭取晉升機會。陳姵葳坦言,雖然國貿系畢業出路廣,但只要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像是國內報關、稅務人員,或與國外商務往來,英文都是必備技能。若入學時英文程度低,大學期間所受的訓練又不足,在職場上便無法與他校畢業生競爭,因此他希望,專業科目還是能使用英文教學,以穩固國貿系優勢。

校方建立課程特色 學生精進自我培養職涯技能

大學入學門檻持續降低,不但使高中教育成效差,也減弱後段私校畢業生的競爭力。但魏上凌依然認為,只要學生能了解英文的重要性,利用課餘時間精進自我或向師長請教,大學四年足夠彌補入學時的不足。不過他強調,校方也應克服大環境形塑課程特色,例如採實用性教學,讓學生在大四時進入企業實習,搭配繫上必修科目,實際學習國貿產業必備的英語能力,縮短學、用間的落差,培養進入職場的養分,使大學四年所學,發揮最大效益。

※延伸閱讀:

【N看法】大學申請不採計英文,搧2030雙語國家一記熱辣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