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闗净尹、王诗婷、吕品萱 首图/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提供】
在台湾,同志族群逐渐获得大众理解,却仍有一群跨性别者,等待被社会接纳与被法规保障。由于现今台湾社会经常以身分证上的性别辨认身分,导致跨性别者难以依照自身性别认同生活,因此有了更换身分证性别的需求。然而内政部的换证门槛过高,造成跨性别者面临诸多困难,盼透过修改换证法定门槛,让跨性别族群得以拥有平等的待遇。而“小E案”也是在现况下,跨性别者免术换证的首例。
换证需摘除性器官已属违宪
2019年,生理性别为男性,但性别认同为女性的跨性别者小E(化名),向桃园市大溪户政事务所申请,欲将性别字段由男改为女,却因提出申请时未附上外科医生手术证明遭拒。在得知国际上早有多国执行免术换证后,他决定提起诉讼。经过三年抗争,2021年9月23日法院判决指出,内政部性别变更要件函释违反比例原则与平等原则,已属违宪,因此小E胜诉,成为台湾首次未经性器官摘除手术,而成功换证的第一人。
现今台湾的跨性别者若要变更性别登记,根据内政部函释,需花费一至两年由两位精神科医师长期对个案追踪与评估,以取得医师评估鉴定书。不仅如此,生理女性还得切除乳房、子宫、卵巢,而生理男性则需切除睾丸与阴茎,等于强制摘除现有性器官才得以换证。
男跨女的跨性别者洁西卡(化名),从小就讨厌自己的男儿身,因此在15岁有了变性的念头,19岁即完成性器官切除手术。然而,他在手术前也曾经历多年挣扎,除了害怕性器官被切除外,术后要改变一生习惯,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更令他感到不知所措。
洁西卡认为,做变性手术不是个容易的决定。示意图。(图片:取自pixabay)
虽曾历经徬徨,执行手术一直是洁西卡的梦想,然而他身边仍存在为了换证,而被迫动刀的跨性别者。他也认为,变性手术不论施作与否,都不是个容易的决定,更不该将换证与手术视为一体。台湾性别不明关怀协会理事长吴伊婷表示,确实有部分跨性别者并非真心想切除原生性器官,仅是为达成换证目的,以取得一张符合自身性别认同的证据,借此活得坦荡。
生活遭歧视 提高换证需求
当跨性别者在面临必须出示身分证,如健康医疗、警政等相关场合时,为避免遭受他人质疑的眼光,导致只能被迫揭露自身跨性别身份。 对此吴伊婷补充,跨性别者欲换证的原因大多为工作需求,然而在求职时,却又因为身分证上的性别与外在性征不符,使得部分雇主对其性别产生疑虑及偏见。
此外,跨性别者也容易于生活中遭受刁难与歧视,连基本的如厕需求都可能受影响。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下称伴盟)专员方绮说明,就曾发生有企业禁止男跨女者使用女厕,仅能使用无障碍厕所的案例,突显在台的跨性别者较难得到信任与理解,进而失去保障自身权益的机会。
方绮说,曾有企业禁止男跨女者使用女厕。示意图。(图片:取自Pixabay)
部分跨性别者因工作考量或日常需求欲换证,然而换证门槛却成难以跨越的阻碍。无论是拿到两张精神评估证明,还是后续的性器官摘除手术,不仅等待的时间冗长,金钱成本也极高,对跨性别者的身体更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伴盟也表明,此法规下的性器官摘除手术,早已违反宪法比例原则及平等原则。
国内精神诊断阻碍多 医生评估标准不一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会员国于2019年5月25日表决通过更新版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将跨性别自国际疾病分类表中除名,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上路,代表跨性别正式去病化。然而时至今日,台湾换证仍须持有医师的精神诊断书,吴伊婷解释,过去跨性别被认为是一种类似“变装癖”的精神疾病,因此做器官重置手术前需有医师背书,代表个案是在精神状况稳定下,确定执行手术。
法规让精神科医师成为个案精神评估的把关者,却时常造成医师与个案,或与个案家属有意见冲突。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陈牧宏举例,在国外曾有个案在经过诊断及手术后反悔,并表示自己并非跨性别者,因此向开立诊断书的医师提出告诉。由于开立精神诊断书易造成医病双方关系紧张,所以在台湾愿意开立此类诊断书的医师仍为少数,导致有换证需求者难以寻求管道。
目前台湾在换证手术的评估上,没有相关医学标准,因此每位医师评估方式不一。有些医院甚至追踪一至两年才允许开立精神诊断书,但由于个案须拿到两张不同医师的精神诊断书才能进入手术阶段,导致过程中耗费许多时间成本。此外,个案除了术前需建立完备的心理建设,术后还可能面临多种后遗症,如尿道结石、伤口感染、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吴伊婷认为,切除乳房、子宫、卵巢或是睾丸跟阴茎为高风险手术,术后的恢复对于手术者更是一大考验。
高昂费用成恶性循环 政策改革迟缓
虽然内政部函释要求,欲换证之跨性别者需动性器官摘除手术,此手术不仅对身体造成负担,在台湾也尚未有健保给付,因此当事人需准备35万元不等才能手术,对换证者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吴伊婷解释,跨性别者大多是为了在工作上能够不受歧视而决定换证,却要在进入职场前负担庞大的手术费用,形成经济的恶性循环。
律师潘天庆说,换证须手术严重侵害人格权。(潘天庆提供)
欲换证者须强制切除性器官手术的要求,在小E案中已被法院判决违宪,但此判决仅停留个案效力。德臻法律事务所律师潘天庆表示,换证须手术严重侵害身体健康完整、人格权与人性尊严。吴伊婷则补充,在台湾的换证历史中,尽管内政部曾一度提出欲换证者不需摘除性器官,即可变更法定性别的相关政策,后续却暂缓施行。
换证法规至今尚未修改,潘天庆猜测,可能与社会关注度不高及刻板印象有关,在传统只有二分性别的认定标准下,跨性别族群长期被病理化、污名化,并被迫面临制度与生活上的歧视。因此,方绮也认为,现今除需拟出草案着手改善换证制度,更重要的是推行性别教育,让民众认识并理解跨性别者。
拟定草案、教育推广 跨性别者盼获尊重
跨性别者需面对大众的不理解及换证的种种困难,造成跨性别者心灵饱受折磨。潘天庆认为,换证条件可以用不同角度作弹性的更改,例如以亲友证明、自主声明等,来作为证明文件并可能纳入专法草案中。此外,他也期盼透过教育逐渐消除大众对跨性别者质疑的声浪。
现行法律下,跨性别者期望换证不应被要求做性器官摘除手术,不仅是因为经济因素,有部分跨性别者考虑身体可能无法承担手术风险,或仍想保有生育能力,而选择维持现状。潘天庆也指出,目前跨性别者换证相关规定侵害基本人权,因此他建议将相关行政函释撤销,使跨性别者能更自由地选择性别。伴盟目前已着手研拟民间版《性别登记与变更法》草案,期盼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变更性别登记。
潘天庆建议撤销行政函释,使跨性别者能更自由地选择性别。示意图。(资料照片)
针对《性别登记与变更法》草案中帮助跨性别者换证的方式,潘天庆解释,可以借由定期施做贺尔蒙相关医疗、心理咨商及真实生活体验等,代表该跨性别者已使用心理认同的性别,生活过一段时间。借此确定部分跨性别者长期存在性别不安、认为自己更适合另一性别等,同时提高跨性别者因手术却步,而没有意愿换证。
然而,根据伴盟在2020年跨性别人权处境调查报告中显示,近六成的跨性别者都曾受过家人或伴侣不友善的对待。而部分民众则担忧免术换证引来的社会问题,国外就曾出现多起已免术换证的跨女,性侵原生理女的犯罪案例,导致现况下社会大众对于跨性别者的态度,多半存有歧视或疑虑。为消除迷思,方绮直说,最根本的方法是透过性平教育,借由课程让学生认识跨性别族群并学会接纳。潘天庆也认为,透过演讲带领民众进一步认识跨性别者,了解他们在社会上的难处。
“我们都有权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洁西卡表示,现行法规就像在告诉跨性别者,他们违反大自然法则、应该接受自己原生性别,但跨性别者无论是进行手术或是出柜,都要鼓起极大的勇气跟付出代价。他也期望台湾法规在未来能够逐渐放宽,创造友善的社会环境。方绮说明,近年来台湾逐渐重视弱势族群的权益,跨性别者免术换证必然成为政府现阶段需面对的课题之一,建立更完整的专法规范及教育体制,避免跨性别者在社会上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让跨性别者得到更多尊重及包容。
※新闻人正期刊344期三版〈重获新身〉更正启事:
*第2段:修正过后,小E申请性别变更的时间为2019年9月23日,并非2018年;法院则于年9月23日宣判性别变更要件函释违宪,非11月18日。另外,小E申请换证遭婉拒的原因为未附上手术证明,非无法进行手术或不愿意承担风险。
*第7段:修正过后为“曾发生有企业禁止男跨女者使用女厕,仅能使用无障碍厕所的案例”,非女跨男者仅能使用无性别厕所。*第17段:修正过后为“目前跨性别者换证相关规定侵害基本人权,因此他建议将相关行政函释撤销”,并非过于粗糙。
*第18段:修正过后为“最根本的方法是透过性平教育”,教育课程非专指健康与护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