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蓝谊轩、陈畇蓁、李唯 摄影/蓝谊轩 首图/Pixabay】
今年5月19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大规模社区感染,全国进入三级警戒,学校也全面改为远距教学。近两个月的线上课程,不仅一般学校运作困难,也让保有非传统教学理念的实验教育学校、机构,需限缩课程多元性及理念发扬的空间。实验学校盼在与疫情共存的生活中,培养老师、学生应变现况的能力,找出教学与环境两者平衡的生存之道。
实验不受限 开启教育新篇章
自2014年“实验教育三法”上路,使实验教育学校、机构在台湾各地开花结果,成为孩子教育的新选择。“实验”一词虽被普遍大众认为是违反常规且不稳定的,但台湾实验教育联盟法政部执行长李宜珊表示,正因实验小学蕴含融合、多元的理念,才能不受课纲限制,并弹性调整课程。
“如果都一样,教育不就共产化了?”李宜珊指出,实验小学没有传统小学制式化的规范,学习也不全然只为了应付考试。实验教育概括多种非主流的课程,包含注重实践和手工活动的“华德福”、引导且尊重孩童依照自身节奏学习的“蒙特梭利”、期盼孩子能够接近大自然的“环境教育”等等。
远距上课危及理念 学习遇阻
然而三级警戒改为远距教学后,让实验学校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台湾实验教育家长联盟秘书长邓钧宏解释,华德福教育强调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举例而言,数学课会让学生以自身手臂长度实际测量教室空间;自然课则会带领学生亲自观察水的三态等。但这些内容在远距上课后仅能透过教学影片呈现,原本视、听、嗅觉等多方面的学习,只剩下视觉来吸收知识。
除基础学科外,台湾实验教育家长联盟监事谢佳君补充,多数实验学校会因应各校理念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例如农耕课、马术课、手作课等。不过这些特色课由于更注重体验与实地学习、走访,因此在居家上课后,多数难以进行,甚至面临无法上课的困境。
实验学校会因应各校理念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例如农耕课。(图片来源:Pexels)
“远距教学确实是实验教育一大扼杀。”邓钧宏指出,除了课程受到影响,华德福教育也不支持孩子使用3C产品,造成理念与线上教学的冲突。种籽亲子实验小学(下称种籽)校长郑婉如也指出,每位孩子适应线上学习的状况不一,虽然部份学生在线上课程较不容易紧张且敢于主动发表意见,但也会出现在线上课程中无法专心的学生。实验教育于远距教学期间确实受到影响,故需要透过调整课程内容、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降低冲击。
将“家”带进课程 探索全新领域
各课老师规划的课程一夕间全遭打乱,为因应疫情,无不重新思考该如何调整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及家长也因突然爆发的疫情,需要调整与规划新的生活方式。以往白天时段老师的责任,在远距教学期间得由家长扛起,学生也须立即适应不同的上学模式。
山活课是种籽高年级的经典课程之一,教学方式是带领学生跟着山中的季节,透过实际劳动与手作认识动植物,使学生能运用、享受种籽周边的自然资源,并懂得珍惜自然环境。然而因应三级警戒的远距教学措施,山活课相关课程活动被迫取消,期末评分方式则以远距前实体课程的成绩为主。
虽在远距期间,学生无法实际至种籽附近的自然环境走访体验,但指导老师陈净表示,并未因此放弃山活课在居家上课的可能,倘若再次遇到远距教学,山活课将转型为“家活课”,保留原先课程中“探索”的特质,转化为“生活智慧王”,透过教导拨茶叶蛋的三种方式、衣架除晒衣外的其他功能等日常小知识,将在野地生活的智慧带进家中。
山活课是种籽高年级的经典课程之一。(照片:郑婉如提供)
实际上不只山活课面临转型,郑婉如说明,远距教学后,所有线上课程包含数学、国文、英文等,都需思考如何与“家”结合,课程从老师单方面教学,转为由学生担任主讲人,像是进行另类room tour,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房间、打扫家中的某个角落等方式,借此培养孩子对于久久不能出门,能灵活面对环境现况的能力。对此,他表示,线上课程提供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与机会,学生也可以透过不同面向了解彼此,加深互动与乐趣。
萤幕阻隔状况多 教学模式变化大
不过,并非所有课程都能如山活课透过课程规划调整,有些则需要透过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尽可能达到和实体课一样的教学成果。同时身为史代纳教育机构(下称史代纳)老师的李宜珊举自然课为例,原先能让孩子们在校园认识花草昆虫。但转为线上课程后,他只能透过形容昆虫的外观、出现的时间、喜欢的环境等,使学生即便面对萤幕也能对生态环境进行“联想”,尽量达到原先的成效。
疫情爆发后,为将实验教育系统所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实验小学大幅度调整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但教师因远距无法立即掌握学生状况,而需要花费更多心力准备课程。郑婉如形容,“我们就像是直播主”,上课时需要准备两台电脑,一面授课、一面接收学生回传的作业,教学也必须调整为更活泼的方式使学生专注,并针对无法吸收的同学额外进行课后辅导。
及早检讨 面对疫情持续改进
为使远距教学更具成效,实验学校除配合教育部针对开学拟定的防疫规范,也持续修正三级警戒期间,老师及学生们于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缺失,可提早于暑假规划未来如遇远距教学的应对方针。
郑婉如会定期以电话联系学生。
远距上课期间,老师难以在课堂同步处理各学生的提问与状况,也无法直接指导学生使用软硬件设备。对此,陈净表示为确保教学顺利,并改进先前远距时的缺失,不仅会优先教导学生该如何使用视讯设备,也预计会打印电子书的内容,以纸本的形式寄到同学家里,避免大部分上课时间都花在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器材。
缩短线上课时长 盼维持学习成效
除解决“人”的问题,各学校也早在暑假时,拟定未来应对远距的课程规划。李宜珊表示,由于线上授课易使学生专注力下降,因此在史代纳的国、高中生的课程规划中,每日最多安排2小时线上课程。他强调,课程需具备“时间短”、“速度慢”、“讲得少”、“做得多”等特质;至于低年级国小生则无安排线上同步教学,以出作业的形式让孩子学习,并透过一星期一次的线上相聚凝聚感情,进行棍子舞、体操等能够活络身体的活动。
同样为减低远距授课带来的枯燥感,郑婉如分享,种籽上午仅会安排一堂学科型课程,且配合各年级的教学进度调整上课节奏,并适时设计“任务”让孩子完成,增加课程互动性;下午则安排体育、艺术、两性等多元化探索课,不仅增加课堂的活泼性,也让学生能在讨论中学习,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远距教学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老师们也需另寻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状态,持续关照学生的生活。例如郑婉如会定期以电话联系孩子,了解学习状况;李宜珊则会亲笔手写明信片寄给学生们,维持师生间的联系,他坦言,对实验教育而言,远距教学的确困难重重,却正是时下需面对的课题。因此,倘若再次远距,李宜珊盼能在防疫规范下有限度地实体分流,在保障学生学习品质的同时,保有实验教育的意念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