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蔡佩珈 摄影/蔡佩珈 首图/国民及学前教育署提供】
为促进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双边交流,教育部自105年起配合“新南向政策”,推动国中小新住民语文教学与教材编撰,培养并加强学生的语言及文化认知能力。然而,原定于107年完成的越南、印尼、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7国新住民语文学习教材,却因编辑人选及翻译问题,延后整整一年才正式上路。
未融入“母国情境”遭退 重新编修耗时
面对延后出版问题,新住民语文学习教材总编辑欧亚美解释,由于以台湾情境为主的初版教材,并不符合课程纲要的需求,因此耗费许多时间修改。欧亚美表示,课程纲要希望学生认识、理解新住民文化,课文需以母国情境为主轴,呈现7国文化与习惯。为了配合此项要求,编辑团队只能从头修改,才导致教材延后一年上路。
初版教材将课文情境设定于台湾,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化,呈现与7国文化的差异。虽为加快编辑速度而采用此方式,却未考量课纲订定之“跨文化沟通”及“跨国行动能力”课程目标,致课文反复修改。欧亚美说明,以台湾为主的情景设定可在数月内编撰完成,7国课文使用同一套背景,只需再绘制少部分图片,并确保文字内容是否符合各国文化意涵与习俗即可。
欧亚美解释,初版教材不符课程纲要需求,因此耗费许多时间修改。
新版课文则与初版水平移植的台湾情境不同,需解释缘由并于课文中进行介绍。举例而言,寺庙为泰国人生活重心,休闲活动多围绕在寺庙附近,而台湾休闲活动多为爬山、骑脚踏车等,两国生活习惯的差异便需要于课文中说明。欧亚美表示,新版课文最主要因情境更改,需额外花费时间绘制相对应的插图。
初版教材像“翻译书” 审查委员:纳母国背景增进文化理解
“审查(初版教材)时觉得这不是母语教材,比较像翻译书。”针对以台湾情境为主的初版教材,教育部新住民语学习教材编审委员李欣欣(化名)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台湾学生并不熟悉新住民文化,若无母国情境做为搭配,单纯的文字对话反而难以呈现语言的文化要素。李欣欣指出,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只有沟通,语言背后隐含的族群价值观也是学习重点。
李欣欣指出,语言背后隐含的族群价值观是学习重点。
李欣欣以越南语为例说明,越南人注重辈份,会依据对方身份、年龄以及关系,使用不同的自称词与手势打招呼,以示尊重。面对长辈时需双手抱胸,并以“cháu”自称,晚辈则使用“anh”自称,而中文只能以“我”呈现越南多样的自称词。李欣欣表示,语文教材需以母国为背景来交代完整情境,连结语言与文化,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新住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