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专题】独立书店特辑》随着台湾的社会而脉动 台湾e店保存本土记忆

【记者/欧碧薇、张嘉恩 摄影/欧碧薇、张嘉恩 责任编辑/甘岱民】

“我要让大家知道,台湾不是没有文化的,走进书店逛一圈,有这么多书你没看过没听过,怎能说台湾是没有文化的呢?”──台湾e店的老板吴成三。

一间台独意识鲜明的书店

IMGP9646 copy书店中有许多印有台湾字样的衣服、帽子。

走进书店,除了台湾本土的书籍、影音,还贩售许多印有台湾字样的衣服、帽子、布条等等,不难看出这是间带有台独意识的书店。谈论到本身的政治立场时,吴成三毫不讳言的表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他也大方地承认将台独理念带入书店,不像大型的连锁书店,为了各方面的客群而不带有政治色彩。然而,台湾e店并不害怕流失顾客,反而因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吸引许多同好前来拜访。

追求发展忽略自身文化 企图寻回本土意识

自数学系毕业后,吴成三前往美国深造。他表示,那时体会到美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发展、文化非常清楚,遭遇不合理的事也会群起抗争、表达意见,才发现台湾是个封闭、专制的国家。回台后,他曾在清大、师大执教、也曾任研究员,但心里总是有着矛盾:台湾一昧追求科技的进步,却不了解自身的文化。于是他辞掉工作,开了一间独立书店。

IMGP9631 copy台湾e店老板吴成三。

回顾创店起源,吴成三从美国回到台湾后,因为处于戒严时期,发现没有任何地方提供台湾本土书籍,但陆续在社运中出现,常有一些流动书摊贩卖禁书,许多人会围绕在书摊前抢购。那时,吴成三与书摊老板交谈,为何不开间书店,让民众在示威活动之外可以选购,没想到被书摊老板泼了冷水:“你们读书人都叫人去死就好了,你自己做做看啊!”于是,吴成三接受了这个挑战,创立了台湾e店。

不在乎盈亏 保存台湾的文化

简单、朴素的装潢,浓浓的本土味,是台湾e店给人的第一印象。吴成三表示,这样的空间不仅展现书店的特色,也符合环保的概念。书店从马英九担任总统时期开始转盈为亏,但吴成三从不在乎是赚是赔,生意惨淡时,自己动手将店内的书柜重新设计,将书柜的斜度由下而上依序改成斜45度、30度和15度,让客人方便找书,不必特别弯腰。

店内藏书丰富、种类多元,但书柜上未标明书目分类,这是吴成三的小巧思,他希望店内的客人可以多看看,除了能自行了解分类方式,也能在过程中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

IMGP9670店内藏书丰富、种类多元,但书柜上未标明书目分类,吴成三希望客人可以多看看。

一般的连锁书店多透过中盘商推荐的书单进书,如果销量不好,三个月内就会退掉;台湾e店则是从中盘商提供的书单中自行筛选,值得留下的书会留在店内。此外,也会主动进独立出版者或文史工作室的出版品。不管销售量如何,仍坚持提供一个能了解台湾的管道。

独特的本土味建立顾客群

台湾e店刚创立的三个月,未特别宣传或行销而乏人问津,但三个月后,靠着口耳相传和出租车司机的宣传等,吸引许多人前来拜访,引起媒体、地下电台的报导。尽管无法营利,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吴成三最大的收获,许多老顾客不只给予支持及鼓励,也会带着自己煮的菜与他分享。正是因为这群爱台湾的忠实顾客,让台湾e店自始至终坚持着理念,待更多人来发掘更多好书。

早期的台湾e店在地下室有个演讲厅,除了邀请名人、作家办讲座,也作为研究讨论的集会场所。吴成三说,曾邀请一位原住民族朋友演讲,起初那位朋友因不大会讲话而推辞,没想到演讲完观众的反应热烈,让他有了成就感而四处演讲。那位朋友甚至会骄傲地告诉听众:“我第一次演讲就是在台湾e店!”

期望吸收年轻人传承台湾文化

台湾e店自1993年3月23日创立,已届满23年。对于书店的传承与延续,吴成三认为有两个需要努力的方向。首先为创作历史的绘本,他期望会创作及绘画的年轻人,能出版从台湾视角出发的历史绘本;另一方面则是母语的传承,无论台语、客语或是原住民语都逐渐式微,造成文化传承的断层与隔阂,“将书店结合出版”是吴成三目前想做的事。

IMGP9610台湾e店自1993年3月23日创立,已届满23年。

“当时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认识台湾,如何让台湾成为一个政治更开放、思想更自由、文化更进步的国家”这是见证日治、戒严以及解严三个世代,吴成三创店的初衷。台湾e店不只是一间独立书店,更是纪录台湾的数据库,随着台湾的社会脉动前进,也保存许多绝版书籍、影音。

台湾e店的logo,是在橘色的台湾图形上绘有两片嫩芽,从泥土里发芽成长。历经殖民统治和戒严时期的思想箝制后,台湾的本土文化也渐渐为人重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推手努力地灌溉本土意识,使之茁壮、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