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艺】金钟55特辑》国民妈妈于子育勇夺金钟女配角 泪洒舞台谢同框对手

【记者/姚希亮、陈亮贻 照片/鹊儿喜提供】

于子育凭借《俗女养成记》(下称《俗女》)夺下第55届金钟奖迷你剧集(电视电影)女配角奖,在先前的作品中,于子育时常饰演母亲的角色,因此被观众誉为“国民妈妈”。多次与金钟奖擦身而过的他,这次终于获得奖项肯定,于子育感性的说,得奖对他而言是崭新的里程碑。

于子育原艺名为“琇琴”,4年前遭逢父亲去世,因此陷入人生中的低潮,为了重启人生,他选择于2017年再次以本名“于子育”出道,而这次更改艺名对于于子育而言,正是“重启人生的开端”。

戏如人生 别出心裁的命名巧思

《俗女》是部以诙谐温暖剧情诠释“六年级”女生成长史的电视剧,其中角色吴秀琴由于子育所饰,剧中的他不但是个典型的台湾媳妇,也是对孩子管教严格的母亲,深刻诠释1970年代下的家庭教育氛围。于子育说明,在过去传统中,“秀琴”是个相当常见的菜市场名,对于观众而言,是相当贴近生活而“接地气”的名字,因此更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巧合的是,“秀琴”也刚好与于子育的旧艺名有着相同读音,他提及,一开始并不知道角色名字是“吴秀琴”,但这样的巧合,让于子育从角色中看见过往的自己。于子育说,在诠释吴秀琴的同时,也像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在演出时更达到人戏合一。

“轮转”台语发音 于子育私下勤能补拙

于子育曾出演过台语舞台剧《再会吧北投》,台语对他而言不算困难,但在《俗女》中,吴秀琴是一位台语“非常流畅”的台南人,因此台语发音便成为于子育在揣摩吴秀琴时遇上的瓶颈之一,为了提升发音的技巧,他特地向剧中演员陈竹升请教,学习台语发音的技巧。

于子育回忆,在演出《俗女》的期间,每当拍戏前一晚,他会录下较难发音的台语录音反复练习,听著录音档入睡也成为了于子育的习惯,经过多次调整,于子育发现除了自己台语口音上的进步外,也成功找出最适合的台语表达方式。

于子育会在拍戏前一晚,不断听台语录音档,让台语发音更加流畅。

触碰同志题材 回归本质上的“爱” 

此外,于子育在《俗女》中,除了婆媳问题,也面临亲子间的矛盾,尤其面对儿子宋伟恩出柜的情境,更是触碰传统家庭最不愿面对的性向议题。

在揣摩吴秀琴心境时,于子育提及,借由友人的生命经验让他理解,亲子间的磨合过程,从对立到接受,其实本质都回归于“爱”,虽然作为母亲会有所挣扎,但仍该去理解孩子的难言之处,并相信他们,进而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靠。

除《俗女》,于子育在《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HIStory3-那一天》等戏中也以不同风格诠释母亲角色,更让他有了“国民妈妈”的称号,于子育笑着说,虽然“国民妈妈”的称呼曾一度另他感到岁月不饶人,但他也发现,妈妈的表演形式不光只拘泥于过去的传统形象,反而可以用不同风格重新诠释。

成就三金大满贯 演艺包袱外的真情流露

“我爱演戏,我爱音乐。”于子育在勇夺金钟女配角时数度落泪,并感性表示,最令他感谢的是同框对手杨丽音,无论是演技或是资历,杨丽音都是老师般的存在,能受到评审的肯定与一切天时地利人和带来的惊喜,于子育认为都是运气以及优质剧本,再加上演员间的相知相惜,才能成就自己。

于子育认为,是因为运气以及优质剧本,才能让他获奖。

这次于子育除了在《俗女》中深情演出,也受到电影《孤味》监制徐若瑄电话热情邀约,参与了《孤味》客串演出。谈到未来想合作的对象,于子育说,导演王小棣、张艾嘉都是心中首选;演员上则想和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李心洁、桂纶镁合作,能够跟这些导演与演员接触是自己的梦想,而他也不排斥与其他演员合作,每一位演员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很期待能够磨擦出不同火花。

自于子育出道以来,他从歌手转战演员,累积多部作品,本色演出获得观众好评,丰富经验与评价,都成了“成为一个演员”道路上的沿途风景,于子育期盼,未来能在演戏与音乐上多面向发展,热爱唱歌的他,也期待能够再发专辑或开演唱会,于影视、音乐两者间双双获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