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藝】實驗動畫闖金馬 創新題材揭露同志社群

【記者/曾湘茹、曾品潔 攝影/孫惠妮】

導演鍾承旭2016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2019年就以《可愛》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他謙稱得獎與否無所謂,但認為此次入圍不僅是對他自身一大肯定,同時反映台灣逐漸重視實驗動畫。

實驗動畫創新自由 以《可愛》帶出作品正能量

實驗動畫為非主流動畫類型,這類動畫的創作者會突破既有的規則與模式,以創新技法探索未知領域,並自由傳達概念。《可愛》即是運用超現實手法,手繪大色塊,最後將100張隨興而畫的圖像草稿,拼湊成半自傳式,描述關於同志社群的故事。

這部作品以不帶批判的旁觀視角切入,加上自我成長過程中的觀察,揭露出同志社群內部以及外部的現實狀況。故事從主角探索自己的性向開始,原以為突破了限制,卻發現進入同志圈子內仍被束縛。

「出櫃之後又是一層層櫃子。」鍾承旭表示,不只台灣,整個亞洲給予同志的污名和標籤,都是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再者,同志社群並非外界看起來如此光鮮亮麗、完美無缺,彼此之間會因為身材、性別氣質等等相互排擠。

他進一步舉例,如Transgender(變性人)便常常遭到圈內人排擠。「只要是人都會有歧視,我不希望作品傳達這些負面能量,美與醜應該一併呈現。」

鍾承旭表示不希望作品傳達這些負面能量。

透過音效與觀眾對話 風格仍受市場侷限

目前實驗動畫的受眾群仍佔台灣少數。鍾承旭認為,若沒有加入寫實元素在作品內,只運用大量的抽象圖形會使大多數觀眾難以理解,因此才在《可愛》中融入各種音效。他表示,透過聲音能將觀眾帶入動畫世界,創作者才不會為了要讓觀眾理解,反而在抽象畫面上受到太多限制。

「台灣藝術教育最讓我覺得矛盾的是他們對潮流的追崇。」近幾年台灣的獨立動畫逐漸興盛,各縣市積極舉辦影展,接納更多元的風格。不過,鍾承旭卻覺得目前的台灣仍受到單一主流風格限制。

他透露由於北藝大老師擅長傳統商業畫風,與他的作品風格不同,導致老師無法給予任何建議,他形容那時的他一直在鬼打牆,多虧於網路的便利性,讓他得以在課餘時間上網自學、琢磨技巧。

鍾承旭利用空餘時間上網自學動畫風格、鑽研技巧。

留學受多元風格啟發 個人特色須時間醞釀

相較於台灣動畫風格單一,英國當地動畫創作模式為商業與實驗並行,較多元化。「創作不能因外在的眼光而被限制。」鍾承旭表示,在英國唸書,他學到的不是技法,是自由的創作態度,不受拘束、不在意外界眼光。原先他認為不入流的創作風格,國外反而做得有聲有色。

畢業後,鍾承旭考量經濟因素,選擇前往德國接案工作。 他表示,德國柏林物價相較英國便宜,不必為了生計犧牲個人的創作時間,此外,也較容易取得自由工作簽證,許多剛創業的藝術家也會在德國定居。

「很多人長大後都會花時間練技法,但其實,創作最重要的是建構自己的語言。」鍾承旭強調,如果就學時期時,找到自己說故事的方法,那麼畢業後不管找什麼樣的題材都會發展成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

他也提及,自己在每個階段都會設立目標,雖然目前自身創作動畫類型偏向虛構、幻想的風格,但鍾承旭說,之後還會嘗試加入寫實元素,將現實面反映於作品中,帶給觀眾反思,這也是他目前最想挑戰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