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艺】金马54入围特辑》“你找什么?” 周东彦开启对话多于找寻答案

【记者/翁如仪、高翊绮 摄影/刘彦佐 照片提供/周东彦】

影像作品多次入围台北电影奖和各大国际影展的导演周东彦,在2013年以本科专业夺下世界剧场设计大展“互动与新媒体设计”大奖,这次则以同志交友为核心议题的纪录片《你找什么?》入围第54届金马奖,为同志交友软件的世界,开启了新的注解。

《你找什么?》剧照_04《你找什么?》入围第54届金马奖,为同志交友软件的世界,开启了新的注解。(照片提供/周东彦)

开启对话可能 胜过给予观众答案

“看似只关于男同志,其实你跟我们一样,都在找什么。”周东彦指出网络世代快速变迁,交友软件也正蓬勃发展,“找什么”是身陷其中的网络速食者,心中的问号。网络加速了很多事,让网络交友一切看似更透明,身高、体重、年龄和一个喜好,但是缺少了人与人面对面的对谈,如何在虚拟的世界中,认识对方的本质,是每个寂寞的灵魂,必须面对的课题。

“我就是希望他开启一些对话的可能”周东彦强调比起直接告诉观众答案,更喜欢利用画面给予观众新的问号。纪录片的核心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社会效果,或只呈现一部“典型”的男同志电影。观众常常都只想要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这片子真的放到男同志的世界里面,他们觉得根本没有搔到痒处”周东彦并没有用非常激情的同性之爱,去阐述同志的世界,因为他想说的不仅仅是男同志的世界,而是提供一个窗口,让更多人重新思考“Looking For?”的意义,造就这支“非典型”同志纪录片的诞生。

提到所谓的交友、约砲,大部分的人倾向于负面的遐想,网络让纯爱的神话消失,无论同性或异性之间,寻找的或许只是一种很短暂的亲密感,这是导演周东彦试图引起的共鸣,“创作最有趣的是,我们把事情摊开来看和讨论,但是我不一定要给你最正确的答案。因为没有答案会是永远、恒久的。”

摄影:刘彦佐周东彦强调比起直接告诉观众答案,更喜欢利用画面给予观众新的问号。(摄影/刘彦佐)

以自身为主轴 打破传统桎梏

《你找什么?》是一部由采访为元素,形成的纪录片,导演周东彦融合了舞台剧的手法,并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对话,以他自身的故事为主轴,再慢慢地延伸向受访者们的故事,一般纪录片鲜少见到纪录者介入画面中,成为主角。纪录片,就是将问题与别人分享,周东彦认为“变化”是一个件有趣的事,起初开拍的时候,并没有想以自己为主轴,是在历经访谈、与受访者“交换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发掘出每一个人的改变,才决定以自身的改变和体悟,去一步一步串联大家的故事,描绘他们的人生。

《你找什么?》剧照_02《你找什么?》是一部由采访为元素,形成的纪录片,导演周东彦融合了舞台剧的手法,并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对话。(照片提供/周东彦)

戏剧导演与剧场出生的周东彦,从拍摄中领悟了采访这回事。“作为一个访问者,我们真的准备好接受对方毫无保留的所有意见吗?”拍摄的采访过程中,导演周东彦心中浮现这样的疑问。同志在社会上的存在,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多数人还不能把同志族群视为生活周遭平凡的一部分,无论访问的结果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抵触,周东彦都将它纳入电影的故事中,来呈现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受。

不谈单一议题 抛点子给观众想像

周东彦打破普遍同志电影所呈现的同志世界,《你找什么?》不单纯讨论同志交友软件,更提供观众更多对现象的反思和想像的空间,平实的描述也获得54届金马奖评审的青睐。

“一部好的纪录片,要引起人的共鸣、思考。”周东彦不希望观众是因为同志议题“很夯”,才去关注,他强调所有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同志世界。而能得到金马奖这么大的肯定,让作品被更多人看见,更期待能带给观众新的思考、诠释与答案。他也进一步提到,现在的创作者很幸运,不像以前对拍片有这么高的门槛,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手机也可以拍纪录片,但如何从中产生并表达出不同的力量和思考,才是优秀艺术作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