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艺】2016金马特辑》当捏面工艺遇上动画科技 《巴特》大展复原力

【记者/沈祐安 摄影/黄薏珊 图片提供/旋转犀牛原创工作室 责任编辑/黄麒珈】

耗时3年,以“捏面艺术”全手工打造的停格动画《巴特》将角逐第53届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别于3D打印、平面绘图等电脑科技的运用,导演黄匀弦选择以相机逐格拍摄,再串联成动态连续影像,为《巴特》添上一层手作质感。

IMG_7199导演黄匀弦畅谈自身经验,感叹台湾缺乏良好环境让传统产业永续发展。《摄影/黄薏珊》

黄匀弦分享,父亲是捏面师傅,自幼便常跟着父亲到彰化鹿港卖捏面人,长大后,也因为长期接触传统工艺的背景,让她深知传统工艺在数位时代中必须以更新颖的方式呈现才得以传承。至于为何选择用“停格动画”作为传播媒介,黄匀弦认为,这样才能体现传统工艺的手作精神。她也进一步说明,创作者须自己控制角色的动作和角度,因此在捏面人的制作上,别于传统塑形人偶,还要在活动人偶中加装铝线,如同赋予关节般,让角色能活灵活现。

剧照001别于传统捏面塑形人偶,还要在其中加装铝线,让角色能活灵活现。《图片提供/旋转犀牛原创工作室》

动画产业困境 亲身实践为台湾

“台湾没有本钱做轻松的事情,优秀的人出走,是个浪费人才的好地方。”黄匀弦坦言,在创意市集中发觉台湾影视产业的困境,相较法国、中国这些拥有观光天然资源和政府政策保障的国家,黄匀弦感叹台湾缺乏良好环境让传统产业永续发展。

P1010541《巴特》别于动画科技的使用,选择以相机逐格拍摄,再串联成动态连续影像。《图片提供/旋转犀牛原创工作室》

谈到将传统工艺结合动画科技的契机,黄匀弦说,小时候的卡通几乎看不到“Made In Taiwan”的身影,再加上自己过去长达10年的创意市集摆摊经验,储蓄创作资本和捏面工艺的技术累积。黄匀弦说,这更促使她下定决心在动画产业努力,期许台湾有朝一日能出现下一个迪士尼。

导演工作照003导演黄匀弦的父亲是捏面师傅,沿袭一番好手艺,盼让传统产业永续发展。《图片提供/旋转犀牛原创工作室》

长期关心社会百态 《巴特》拥抱复原力

“要人不受伤是不可能的,但要自己好起来。”动画片《巴特》以1名没有家人的8岁男孩作为剧情主线。在主角巴特的幻想世界中,朋友是由“垃圾”拟人而成,黄匀弦认为这些人就和巴特一样是被丢弃的。此外,巴特外型看上去没有嘴巴,但黄匀弦说,巴特其实不是没有嘴巴,是小到看不见,藉以突显出它的沉默形象。剧情则穿插“拥有”、“失去”的情节,将故事构筑在“复原力”上,传达人拥有第二次机会,受伤仍要振作起来,勇于面对挑战的深刻寓意。

Bart_0062_图层-12主角巴特的幻想世界中,朋友是由“垃圾”拟人而成,如同巴特一样是被丢弃的。《图片提供/旋转犀牛原创工作室》

接案、原创皆尝试 黄匀弦展望未来

黄匀弦成立“旋转犀牛原创工作室”近4年,目前营运型态一半接案制作,一半原创动画,黄匀弦期许未来能够成为“全原创”的工作室,之后还有3部短片、1部长片的拍摄计画。“你们不是没有那个价值,是在这里没有那个价格。”最后,黄匀弦盼后辈、前辈能在动画行业中持续打拼,种下更多根基,一同改善现今动画市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