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关学琛、林明慧
记者/黄耀征、黄天欣
网络社运 快速动员
科技日新月异,网络俨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社群网络更缩短人与人的距离,以脸书(Facebook)为例,人们利用相互留言,彼此分享资讯、聊天,更透过分享文章的功能关心社会、了解时事。
趋势观察家查理王表示,在网络上,即使发表的是中文内容,但关注消息的网友郤来自世界各地,这已超越语言的界限,他强调,不要小看个人媒体的力量,每个人的发言都有可能推广至地球的各个角落。
此外,脸书的崛起,使即时讯息的流通更为快速,而庞大的使用族群便是此现象的强大后盾。据脸书公布的会员人数统计资料,直至今年四月,脸书会员数已突破九亿大关,iCrossing(美国搜索引擎行销公司)分析师Gregory Lyons 更进一步分析,依照目前的成长速度推估,预估脸书将在今年八月出现第十亿名用户,相当于全球总人口数的七分之一。全球性的使用人口再加上功能齐全的接口,脸书已成为个人与大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除了人际间的联系,脸书借由发表动态、分享文章、创立粉丝团与发起活动等功能,为社会运动带来另一种新革新。多功能集结于一身的脸书已成为社会运动号召的平台,改变传统社会运动的动员方式,加上媒体的串联,社会运动的动员已透过这个管道更快速、大量的传向大众。
中正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管中祥认为,“网络社运”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孕育而生。他解释,网络不但可以讨论与辩论公共事务,更可透过网络讯息去参与或接触,进而成为一种社会运动。
以士林文林苑都市更新争议案一事为例,主张都市更新应公平、公正的非政府组织“台湾都市更新受害者联盟”,于脸书设立的粉丝专页,明显成为该事件中推广的要角。透过粉丝专页的动态发表,这个事件成功引起网友关注。此外,“网络懒人包”的出现,更让网友能以更简单的方式了解事件始末,甚至号召更多人参与运动,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新兴平台 汇流民意
查理王指出,随着脸书与推特(Twitter)等个人分享平台的出现,使传播新闻讯息不再是公共媒体的专利。他认为,现今是个人媒体的年代,透过网络,更有效号召群众,促成社运快速发展。
谈到当初接触士林文林苑都市更新争议案的契机,到士林王家现场声援的辅仁大学影像传播学系学生刘家豪分享,最初是因朋友脸书上的文章分享,才知道这个案子。在了解事件背景后,便决定亲身参与声援,并于脸书上持续关注、分享及讨论。他认为,社会运动需要群众的力量,而脸书正是一个串连大众的平台。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学生郭冠均表示,士林文林苑事件中,三月二十七日得知王家房子将被拆除后,便在台湾都更受害者联盟的粉丝专页上发布讯息,三小时内随即动员四百多人到场抗争。他补充,这个运动的参与者大多为非社运圈里的人,当时是大家看到网络讯息后,才到场表示支持。
然而,这样成功的例子并不普遍,实际情形是有很多网友在脸书的粉丝专页上以按“赞”、留言等方式来表示声援,却从不亲自到场参与。对此,刘家豪感叹:“若只是在脸书上面按个赞,根本没有实质的影响力。”他表示,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如此,但是群众运动需要人员到场声援的原因,就是为了让事件能够持续发烧、引发关注,进而达成诉求或影响更多人改变观念。
另外,郭冠均则认为,部分支持诉求的人可能是因实际因素,如地域距离等问题,而无法亲临参与。他说,透过脸书的互动功能参与讨论,也是一种表示认同的方式。而管中祥则认为,虽然网络互动的确能广为宣传,并找到支持的族群。但这种“万人按赞,无人到场”的替代式参与,对社运的帮助是有限的。
挺身而出 参与社运
士林文林苑都市更新争议案,透过网络粉丝页,成功号召更多青年参与。摄影/林明慧 |
利用网络推广社运,能聚集世界各地的群众关注同一议题,并引发讨论。资讯不再是单方面传递,不论何时何地,只要连上网络,透过留言功能,便可回应网络连结的另一端。
世新大学通识课程反思多元文化讲师张立本认为,网络确实是一个新的宣传方式,“它比报纸多了一种互动性。”透过按赞或留言,即使不见面也能得知他人的想法,资讯的革新更为社会运动带来另一种新的可能。郭冠均也说,脸书快速互通讯息的特质,是动员社会运动的一种渠道。但他强调,把诉求及讨论带到现实层面,才能真正达到改变。
除了网络上的声援,刘家豪也认为,社会运动就是要“做出来”让大家看见,若加上新闻媒体的传播,便能让它持续发烧,引起大众对事件的正视。
谈到网络社运的未来,查理王认为,使用者须自律,理性传达社运、新闻讯息,才能增强其可信度。他指出,脸书实名化的优点,就是令使用者自觉,并起为其言论负起责任,提高严谨性。
管中祥表示,未来网络社运的趋势着重资源整合。他指出,过去已有实际案例,如乐生疗养院保留运动,就是在网上经过讨论分工后,作出实质行动。管中祥认为,这样的模式才是最理想的社运方式,身体力行,所感受到的才是真的,“因为社运不只是‘手指的运动’,而是‘身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