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專題]廣電18Light畢製-廣播劇《紅日子》讓你「聽」見畫面

世新大學廣電系畢製作品之一的《紅日子》在經過初、複審後,從4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被評審選為此次影展的開幕片,於昨日(30日)開幕儀式後在新光影城首次播放。不過,錯過首映聽眾們別傷心,6/3下午四點,同一地點-西門町新光影城將播放第二場次!

一波三折 壞不了追求好作品的堅持
《紅日子》的故事背景設於西元1975年文革末的河南省,以兩男一女為主軸,敘說一段在愛情與麵包之間作抉擇的故事。導播鄭諺鴻表示,在他們的劇本選定上一波三折,並非如此順利,最初的劇本,是關於烏腳病,古德掰劇組還特地下鄉台南去了解其背景與故事,但此劇劇本不好寫,且劇組的六位成員都為金鐘評審葛大衛老師所領導的《世新學生廣播劇團》團員,他希望讓每位成員都能擁有演出機會,但劇情卻需要演員們使用台語呈現,將成為劇組難以負荷的困難。接著,又選上了懸疑劇,卻也無很好的結果。
最後,古德掰劇組在網路上找到了1975年河南水庫潰堤的事件,為了不讓劇本流於通俗,他們決定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文化大革命末年來創作此劇。但由於文革,對於七年級後半的學生來說實在有些陌生,劇組也做了非常多的功課,並在網路上找到一部近兩萬字的網路小說《洪水1975》,在大家閱讀消化後,進行改編,《紅日子》的劇本才就此誕生。
演員大來頭 更有可「聽」性
為了讓作品「聽」起來更具時代的立體感,古德掰劇組與陸生口傳系校際生崔立恆合作,向他學習內地的用語、辭彙與「捲舌兒」話音。導播鄭諺鴻表示,陸生真的給予此作品很大的幫忙,且兩岸的思維上有些不同,透過一塊錄製的過程彼此交流讓他覺得收穫良多。
此外,廣播劇中的老人男聲特別難尋,古德掰劇組卻非常厲害的邀請到了《航海王》騙人布的中文配音員符爽一同參與錄音,此劇中飾演七十多歲的老人。

廣播劇讓你「聽」見畫面
廣播劇不同於電視電影,只能用聲音去呈現整個場景、動作與表情,因此演員所說出的每個字句都要很有戲、很著墨。在內心戲方面尤其難處理,十分考驗著劇組演員們的真功夫。導播正諺鴻說,有一場眾人聚會的景,他們找了十到十五個人在小小的錄音間,透過離麥克風的遠近,演員的大小聲,不斷的重複錄製了好幾次,才把遼闊空間真實的錄出來。
忠於所學 堅持所愛
雖然風靡於七、八零年代的廣播劇在近年已逐漸式微,聽眾群也縮小許多,古德掰劇組還是選擇以廣播劇作為其畢製作品。導播鄭諺鴻表示,除了本身有著非常大的熱愛外,他認為身為廣播組的學生,學了四年成音,應該活用所學,忠於專業,因此不論是在劇本的撰寫上、過程的錄製上、後期的剪接上,整個劇組都以高標準自我要求,盼能做出一部跳出學生水準的專業作品。
宣傳回歸本質 知名電台「聽」得見
近期,古德掰劇組除了在facebook的粉絲專業上與聽眾們分享劇組的最新狀況外,他們更上了台北電台、漢聲電台、警察廣播電台、世新電台等電台節目,為他們的畢製作品《紅日子》做宣傳,邀請大家在6/3下午四點,西門町新光影城,一同來「聽」戲![記者/高淳敏,圖片/世新廣電第十八屆畢業製作廣播劇《紅日子》古德掰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