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秉哲 攝影/鍾秉哲】
年底九合一大選倒數2個月,台大政治系學會昨(25日)偕同亞太青年協會舉辦「與市長有約」座談會,首場座談邀請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民進黨立委何志偉,與青年代表對談交通、教育、環保等市政議題。陳時中強調,區域治理將成為他的重要施政原則,他不只要使台北更好,還要讓台灣共好。
陳時中指出,選舉是進步而非革命,前人留下的基礎有好有壞,不會全數否定,只是他在選舉過程中,感受到台北市政有些停滯,許多部分能做得更好。但被問到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最爛的政策為何,陳時中狠酸,「我想說套句以前的話就是『罄竹難書』啦!」
全力支持1280月票 陳時中:台北有點犧牲也可以
針對台北市交通,就讀台大土木系的青年代表黃柏森詢問,捷運環狀線及公共自行車等大眾運具與青年切身相關,未來交通政策應如何執行才能回應民眾需求。陳時中回應,交通建設會跟著都市計畫走,交通網則依照都市計畫預測及人口變動建構,目標是要讓交通網能有效、順暢的運作,他會站在市民及使用者的角度,找尋最好的政策。
黃柏森(左)詢問陳時中(右)交通政策應如何執行才能回應民眾需求。
陳時中提到,都市計畫與交通網是連動的,例如當初內湖路網建設時,未考量到內湖科學園區會湧入龐大人流,所以內湖交通必須重新規劃。他也說,交通建設不會只與單一縣市相關,區域治理將成他的重要原則,並稱都市發展的最終目標不只要台北更好,台灣共好才能使政策施行完全,台北市作為首都不會是區域領導者,而是區域共好的協同者。
不過,何志偉質疑,「要如何共好?你要共好什麼?」陳時中解釋,他不會因為地方首長的本位主義,導致區域政策無法溝通、協調,若能使區域交通建設更好,台北市有點犧牲也可以。被問到是否考慮擴張雙北公共運輸定期票,陳時中表示,他全力支持擴張定期票,如何最大化公共運具效果也是他的施政重點,「公共運具的成功是整個城市的成功。」
陳時中:家長須擔起教導母語的傳承責任
對於教育政見多著重於培養英語能力,未對本土語言多加著墨,陳時中認為,母語很難用課綱限制每周要上幾個小時,應推動改變社會價值觀,讓民眾意識到講母語會帶給自己光榮與價值。「教小孩子講母語是父母的責任。」他也說,家長須擔起教導孩子母語的傳承責任,而學習語言需要有使用環境,政府也應對弱勢語言進行適當輔導、協助。
何志偉(右)說,固定收取垃圾的處置點恐有鄰避效應。
至於有青年代表提到,台北市垃圾不落地政策實行至今出現許多問題,例如青年族群因上課、上班無法配合垃圾清運時間,可見定時定點的垃圾恐已非為台北市最佳選擇。陳時中回應,垃圾不落地是非常成功的政策,這樣的政策不應任意改變,但可以思考缺點要如何改善,例如將垃圾處理回歸社區自決,由社區自行規劃垃圾處理方式,或制定需求反映式的垃圾清運時間、路線。
面對青年代表追問,陳時中的說法是否代表上任後將有固定收取垃圾的處置點,身為陳時中競總副主委的何志偉立刻拿起麥克風代答,這樣的做法恐怕會有鄰避效應,「這個政策我想我們會以社區主義來做,讓地方的里長或住戶,如果有意願的就可以來參與,我覺得目前依照要保護候選人的邏輯,我只能跟你回答到這裡。」
遭疑防疫未循科學 陳時中強調「唯才是用」
談及推動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的實際作為,陳時中說明,他在每場演講都會提醒民眾注意,而看起來年底要通過複決的機率很高,因為各界對18歲公民權修憲的共識度相當高,他也會持續推動,且民進黨中央黨部及他的競總都會釋出宣傳影片,持續向民眾宣導。
陳時中說,當代的任何政策都會用科學依據作為基礎。
此外,儘管座談會以青年政策為主題,仍有參與者質疑,陳時中過去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面臨新冠疫情時,似乎未按科學依據進行決策,若未來擔任市長,是否也會依循部分人士的主觀意見做決定。對此,陳時中回應,在當代的任何政策都會用科學依據作為基礎,並用將近3分鐘解釋台灣的防疫政策,「我們在防疫的成績,應該是根據科學基礎、全民配合,達到一定的世界水準。」
另有參與者追問,陳時中要如何防止政策能依循科學依據,而不被政治因素介入,並在尋找幕僚時以專業知識為考量,而非政黨政治安插。陳時中表示,他不排斥任何政黨色彩的人,政黨政治並不在他的考量,他會唯才是用。何志偉補充,外界因陳時中競選團隊的上千人中,有幾人的父母有從政過就貼上標籤「不公允」,且被貼政二代標籤者的工作都是「指揮交通、搬東西、搬水的」。